考试
2021-08-13 13:43:54

改革是国家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

题目描述

【题目】改革是国家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自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

——摘自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我国经济成分变化表(%)

——摘自苏星《新中国经济史》

材料三: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摘自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运动”指的是哪场运动?这场运动的主张与魏源在哪本书里提出的思想相似?同一时期,俄国进行的改革与中国这场运动的结果有什么不同?

(2)根据材料二,概括出中国经济成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中的“它”指的是哪次会议?中国农村在“新的伟大革命”中实行什么制度?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1988年我国设立哪个经济特区?

(4)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今天,我们应该怎么做?

答案解析

(1)依据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自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结合课本所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统治集团内部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地主阶级“洋务派”在19世纪60年代,他们掀起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又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一些民用工业。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魏源生活在鸦片战争时期,目睹侵略军的残暴和清政府的腐败,编成了《海国图志》一书,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为洋务运动提供理论基础;同一时期即19世纪60年代。1861年俄国掀起废除农奴制的改革。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强大,1861年改革最终成功;因为洋务运动没有触及封建制度,最终失败。(2)依据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我国经济成分变化表”可知,1952年至1956年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的比例大幅上升。得出:1952年我国个体经济占主导地位,到1956年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3)依据材料三“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结合课本所学,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纠正了文革中的错误。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的开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外开放也起步,1980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设立海南经济特区,是现今最大经济特区。(4)依据问题,“我们”作为学生,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今天,科技、经济在飞速发展,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等等。

(1)洋务运动;《海国图志》;俄国1861年改革最终成功,洋务运动失败。(2)1952年我国个体经济占主导地位,到1956年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3)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海南经济特区。(4)我们青少年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等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