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2017年6月10日是我国第一个“文化与自然遗产日”,也是第

题目描述

【题目】2017年6月10日是我国第一个“文化与自然遗产日”,也是第十二个文化遗产日。2018年展示主题是“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组织感受中国文化遗产的魅力之行。

请回答:

(1)第一站是浙江余姚,请你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参观了距今7000年古代人类活动代表性的什么遗址?该遗址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称为        建筑。

(2)第二站是北京,参观了中国国家博物馆,看到了迄今世界上最重的青铜器(如图)叫什么?什么时期铸造的?

(3)第三站是大同、洛阳,它们是我国著名的石窟艺术发源地,请你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写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同、洛阳最著名的两个石窟艺术宝库名称。

(4)第四站是司马迁家乡陕西韩城,参观了司马迁祠。请问司马迁用了十多年时间写出的不朽史著是《        》?是中国古代第一部        通史。

(5)现在我国文化遗产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请你提出一条保护文化遗产的合理化建议。

答案解析

(1)河姆渡遗址;干栏式。(2)司母戊鼎;商周时期。(3)云冈石窟;龙门石窟。(4)《史记》;纪传体通史;(5)不在文物上乱刻乱画;保护文物;加大宣传等等。

(1)根据“浙江余姚”“距今7000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坐落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水稻。(2)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司母戊鼎。司母戊鼎出土于黄河流域的河南安阳,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8厘米、重832.84千克,四足中空,用泥范铸造,鼎体浑铸,形制雄伟,气势宏大,纹饰华丽,体现了庄严凝重的风格,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司母戊鼎是商朝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体现商周时期青铜文明的灿烂。(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宣传佛教,北朝的统治者令人在许多地方劈山削崖,开凿石窟,雕造佛像。无数优秀工匠的创作留下了精湛而辉煌的石窟艺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石窟内雕刻着数量惊人的大小佛像,周围石壁上雕刻着浮雕。这些宏伟精巧的雕像,继承了秦汉以来造型艺术的传统风格,同时吸收了佛教艺术的优点。因此大同、洛阳的著名石窟艺术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史记》是西汉司马迁编写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创立了纪传体的体例。(5)本题是开放题,围绕保护文化遗产,提出合理的建议即可,如:不在文物上乱刻乱画;保护文物;加大宣传等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