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1 14:30:38

课程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课程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癸卯学制1904年颁布

读经讲经课和修身课(讲授伦理道德)只是必修课程中的两门,但份量仍很重。

壬子癸丑学制1912-1913年颁布

取消读经讲经课。

壬戌学制1915年开始酝酿,1922年颁布

修身课改为公民课。

 

 

——据《中国近代学制史料》

结合材料,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变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解析

根据表格中时间和课程内容的变化的关系可以得出近代教育和近代社会的关系,即近代中国教育反映出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发展,近代教育的发展反映出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以此作为观点展开论述。论证过程:结合表格时间和课程内容的变化,分析其中变化的原因。如1904年“经讲经课和修身课(讲授伦理道德)只是必修课程中的两门,但份量仍很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清政府学习西方进行改革,但仍坚持“中体西用”,1904年学制中儒学地位有所下降,但份量仍很重;同样的思路对1912年、1922年课程内容和时代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阐述。

示例:近代中国教育反映出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发展近代教育的发展反映出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清政府学习西方进行改革,但仍坚持“中体西用”,1904年学制中儒学地位有所下降,但份量仍很重;1912年,封建帝制被推翻,中华民国成立,倡导民主共和,取消读经讲经课;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科学和新道德,五四运动反帝爱国,1922年新学制改修身课为公民课。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