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面对经济瘫痪,1921年春天,列宁决定实行与激进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反的政策……这一政策暂时恢复了市场经济和一些私人企业.大的工业,银行以及运输和通信设施由国家控制,但是政府将一些小规模的企业转交给私人所有.政府还允许农民以自由市场价格出售他们的剩余产品.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1921年列宁所面临的困难和解决的方法。

材料二:1933年3月4日,罗斯福登上了美国的政治舞台他上台之后……借助国家干预摧施来拯救濒临崩溃边缘的美国经济。在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教济、公共工程和财政等方面推行一系列改革,着重调整和复兴经济。

——引自王晓华《从罗斯福新政看美国政府如何应对经济危机》

(2)根据材料二,指出导致美国经济濒临崩溃边缘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推行改革的中心措施。

(3)综合两则材料,归纳两个国家推行上述政策(措施)的相似之处.

 

答案解析

(1)经济瘫痪;实施新经济政策(2)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对工业的调整(3)①都是在国家经济出现危机的情况下推行的;②都有国家干预经济和宏观调控;③在农业政策上,两者都主张国家对农业生产和分配进行干预或调节,以调动积极性,促进农业恢复和发展。

(1)根据材料“面对经济瘫痪”可知,1921年列宁所面临的困难是经济瘫痪。根据“政府将一些小规模的企业转交给私人所有.政府还允许农民以自由市场价格出售他们的剩余产品.”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宁解决的办法是实施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等市场经济的因素发展经济;是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存在。(2)根据“1933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导致美国经济濒临崩溃边缘的主要原因是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根据“着重调整和复兴经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上台之后实行了新政,其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宁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的相似之处有:都是在国家经济出现危机的情况下推行的;都有国家干预经济和宏观调控;在农业政策上,两者都主张国家对农业生产和分配进行干预或调节,以调动积极性,促进农业恢复和发展。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