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不同的社会时期有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阅读下列材料,

题目描述

【题目】    不同的社会时期有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经济社会改革。通过这次变法,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秦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材

(1)商鞅变法中有利于旧制度的废除、新制度的建立的措施是什么?

材料二:“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2)揭开这次变法序幕的事件是什么?

材料三:下表所示是我国各种经济成分变化图

成分比例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3年

10.8%

11.6%

2.7%

71.2%

5.9%

1956年

32.2%

53.4%

7.3%

7.1%

0

 

(3)请问引起我国各种经济成分比例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胡乔木在谈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时说道:“我们不是为革命而革命,不是为阶级斗争而斗争,我们的目的还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来提高全体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史》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提高全体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全会对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做出了怎样的转移?

材料五:日本是资源缺乏的国家,是用教育的作用开采人的脑力,心中的智慧资源和文化资源的。这是今天日本在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获得发展的原动力。

(5)根据材料说明二战后日本为推动经济发展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六:“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

——刘全智《“冷战”史》

材料七:这个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面对人类社会的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这一方案赢得了世界的一片叫好,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的思想更是温暖了世界。

——摘自新华网

(6)材料六中的“世界新秩序”和材料七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什么实质区别?

答案解析

(1)承认土地私有(2)公车上书(3)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4)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5)重视教育(6)“世界新秩序”的目的在于称霸世界;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的在于合作共赢。

(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中“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秦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可知:商鞅变法中有利于旧制度的废除、新制度的建立的措施是承认土地私有,这样就建立了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中“有之,请自嗣同始”可知:这是百日维新,揭开这次变法序幕的事件是公车上书。(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可知:引起我国各种经济成分比例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4)根据所学和材料四中“我们的目的还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来提高全体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可知:为提高全体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全会做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定,进行改革开放。(5)根据所学和材料五中“日本是资源缺乏的国家,是用教育的作用开采人的脑力”可知:二战后日本为推动经济发展采取重视教育的政策。(6)根据所学和材料六七中“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可知:“世界新秩序”和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质区别是,“世界新秩序”的目的在于称霸世界;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的在于合作共赢。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