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1 08:41:03

文化创新传承与交流融合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航标和精神动力。阅

题目描述

【题目】文化创新传承与交流融合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航标和精神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安抚人心的原则。

——[美]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图是中国邮政发行的《朱熹诞生880周年》纪念邮票,由著名国画大师范曾先生设计。邮票主图为站在松柏之下、头戴儒巾、身穿儒服、眼神和悦的朱熹和童子在游学传道,背景是朱熹亲手创建的“武夷精舍”以及武夷山局部风光。朱熹是继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他的新儒学思想,远承孔孟,吞吐诸儒,吸收佛老哲理方法,融入儒学,故能“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形成儒学思想的成熟理论体系。

材料三 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晚周时期儒家学者提出了哪些“稳定社会安抚人心的原则”。

(2)根据材料二,探究说明朱熹的“新儒学”主要“新”在何处。分析其积极影响。

(3)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提出了哪些新的思想主张。其对儒学发展有何影响?

 

答案解析

第(1)问关键是晚周时期和儒家学者即孔孟荀,结合他们的各自主张回答即可。第(2)问结合朱熹的新儒学的含义以及吸收的佛道思想回答即可;第二小问影响从理学思辨化角度思考回答。第(3)问中第一小问主张依据材料三中““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天下之大害”“学应求务实”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从儒学批判继承与发展角度回答。

(1)孔子:仁和礼;为政以德。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礼法并用。(2)“新”: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积极影响:使儒学吸收佛、道有益成分,发展成为更为理性化、思辨化的成熟理论体系。(3)主张: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学术上主张“经世致用”。影响:批判地继承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焕发新的生机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