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全国掀起了一股出国考察热。
题目描述
【题目】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全国掀起了一股出国考察热。
场景一:“前所未有”
时间
代表团团长
出访地区
1978年3月2日-3月23日
李一氓(中联部副部长)
南斯拉夫、罗马尼亚
1978年3月28日-4月22日
林乎加(上海市委书记)
日本
1978年4月10日-5月6日
段云(计委副主任)
香港、澳门
1978年5月2日-6月6日
谷牧(国务院副总理)
西欧五国
场景二:“大开眼界”
“西德一个年产5000万吨褐煤的露天煤矿只用2000工人,而中国生产相同数量的煤要16万工人,相差80倍。”
“日本普通工人家庭一般有四五十平方米的住宅,全国平均每两户有一辆汽车,95﹪以上的人家有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连农民都穿毛料子。”
场景三:“如此大方”
法国:巴黎银行董事长,“一来就提出25亿美元的贷款”
西德:北威州州长在欢迎宴会上说:“贷款50亿美元,现在就签,贷款200亿,宴会后谈判一小时签字”。
——以上材料摘摘选自刘艳《改革开放出的高层出国考察》、刘妍《对外开放的酝酿和起步》等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此次出国考察热的背景及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如此大方”背后的经济因素
答案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此次出国考察热的背景主要从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思想方面以及外交方面分别概述,例如,思想方面主要强调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的思想束缚趋于宽松。特点则主要从时间、规模、范围、考察的对象等方面分别论述。(2)“如此大方”背后的经济因素主要从西方欧美国家自身不景气的经济状况以及中国自身的经济优势两个方面分别论述即可,例如,主要突出当时西方经济危机以及经济危机之后的经济滞涨,还要突出中国经济的优势、巨大的经济潜力等方面进行分析解释。
(1)背景:文革结束,百废待兴;经济落后,渴望摆脱困境;思想束缚趋于宽松;外交关系的改善。特点:规格高,受重视;时间长,范围广;考察对象主要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或地区以及改革中的社会主义国家(2)20世纪70年代的世界性经济危机,陷入“滞涨”;世界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中国是巨大的新兴市场
相关试题
614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规定
8639哪位名人在第三届冬奥会捐献了自己的场
信用卡的基本功能不含____。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 ),是
(单选题)可保风险是指( )。
元亨利贞的贞意思是正。()
2017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由圆明园的从繁华到废墟,留给我们的最大警示是
初中生活是一种全新的生活,在这种全新生活中,
下列节日中,山东省昼夜长短,悬殊最大的是
>Fe2O3属于___________
在使用DS3型微顷水准仪的水准测量中,一测站
中平测量在初测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普通抹灰分格条直线度允许偏差()mm.
自动空气开关内部线圈与外部负载是并联的。
确定钢筋下料长度,应考虑()等因素。P156
在讲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的是()
国家作为社会秩序的监护人,发挥着统一()、和
流式细胞仪可用于下述哪种标本的粘附因子的检测
能发挥调理作用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