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

题目描述

【题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基于对世界形势的准确把握而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传统文化理念)

材料一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理念。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宝库。

——赵可金《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内涵与理论价值》

(1)结合所学概括出孔子、孟子、墨子体现“和睦、和谐”的核心思想分别是什么?

(文明交流互鉴)

材料二  中国古代曾积极同世界各国交流:汉朝有这样一条路,沿着这条路,东方的丝织品及冶铁等技术相继传至欧洲,西方的汗血马、音乐等也纷纷东来;唐朝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历经艰难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矢志不渝把盛唐文化传播四方……

(2)材料中的“这条路”指的是哪条商路?为这条道路的开通做出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是谁?这条商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地位?

(3)请列举两例唐朝“这样一群人”对外交往的事例。

(文明冲突重建)

材料三  15世纪后期,从欧洲出发的航海家们逐渐发现了我们现在所知世界的大部分地区。经过几次艰难的航行,探险家们开辟了新的航线……永远地结束了世界主要文明地区相互隔绝的局面。

——《大国崛起》解说词

(4)材料中“结束了世界主要文明地区相互隔绝的局面”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它对人类文明的交流有何重要影响?

(外交合作共赢)

材料四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在外交上反映出中国不是追求狭隘的国家安全、国家利益,而是追求世界共赢和共同安全。有学者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思想是“要和平不要战争发展不要贫穷合作不要对抗共赢不要单赢”。

(5)为了“合作”“发展”,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的外交原则和方针分别是什么?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由“对抗”到“合作”的典型事件有哪些?

 

答案解析

(1)孔子:“仁”;孟子:“仁政”;墨子:“兼爱”“非攻”。(2)丝绸之路;张骞;重要地位: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或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3)玄奘西游;鉴真东渡。(4)事件:新航路开辟。影响:开始把世界联成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从此逐步建立起来,扩大了各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中美关系正常化或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依据材料信息“和平、和睦、和谐,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结合所学可知,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仁者爱人,孔子主张实行仁政;孟子的主张是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主张“仁政”治国;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汉朝有这样一条路,沿着这条路,东方的丝织品及冶铁等技术相继传至欧洲,西方的汗血马、音乐等也纷纷东来”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汉代的丝绸之路;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3)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时期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经;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中国文化。(4)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15世纪后期,探险家们开辟了新的航线……永远地结束了世界主要文明地区相互隔绝的局面”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新航路的开辟开始把世界联成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从此逐步建立起来,扩大了各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5)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1954年,周恩来与印度、缅甸两国总理分别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来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在1955年的亚非会议上,中国、亚洲、非洲共同努力,维护世界和平,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2年中日正式建交。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