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4 15:17:16

外交是国家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体现了风云变幻的国际关系

题目描述

【题目】外交是国家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体现了风云变幻的国际关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

条约

影响

《南京条约》

“中国处于命令地位去决定国际关系”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A

刺激和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中国面临被“瓜分”的民族危机。

B

进一步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全面控制和掠夺,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摘编自王建朗《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程》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

材料三1960年,尼克松说:“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

尼克松在回顾1972年访华时说:“我知道,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舷梯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的时候,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请回答:

(1)在材料一中A、B处分别填入相应的条约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声音”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美关系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该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近现代中国外交的变化,考查学生联系所学分析问题的能力。(1)A处的条约名称,可以根据对“刺激和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中国面临被‘瓜分’的民族危机”的分析得出是《马关条约》;B处的条约名称,可以根据对“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分析得出是《辛丑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的影响,可以联系教材所学来回答。(2)20世纪50年代“中国声音”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具体表现,可以联系所学,从这一时期中国的重要外交活动来说明,如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以及所作出的贡献等。(3)中美关系的变化可以根据材料反映的尼克松对华态度的变化来回答。促成该变化的原因,应当联系教材,从国际局势的变化、中美各自改善关系的要求等方面来回答。

(1)条约:A为《马关条约》;B为《辛丑条约》。影响: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表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参加亚非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3)转变:由敌视(对抗)到缓和(正常化)。原因: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守势(或与苏联争霸的需要);西欧、日本的崛起和挑战;中苏关系的破裂;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