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4 09:43:59

20世纪30年代后期,中国在经济上经历了从为全国的抗日战争作

题目描述

【题目】20世纪30年代后期,中国在经济上经历了从为全国的抗日战争作准备向建立战时经济体制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5年前后,国民政府加强了对四川、云贵等地区的主要工业资源的调查和开发,陆续将东部沿海地区的军工企业西迁,并停办、调整了一些军工企业,改善设备,统一制式,增加生产。政府还进一步整修旧公路,修筑新公路,开辟航空线。1936年通过的1937年度军费预算,在普通军费预算4.12亿元的基础上,增加了国防建设专款2.22亿元,使整个国防预算达到6.34亿元。总之,国民政府的抗战准备,在一定程度上为以后的全国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材料二  全国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开始实行平时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从1938年起,国民政府对庞杂的经济行政机构进行大规模调整,把所有经济机构都定位于为战争服务,逐步使经济行政机构集中归行政院管辖。各主要经济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经济统制措施。与此同时,政府组织和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的一批民营企业内迁。截止1938年底,迁到大后方的工厂达304家。这一大规模的内迁被誉为中国实业界的壮举。

——以上材料摘编自支绍曾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国民政府在经济上为抗战所作的准备。

(2)据材料二,指出国民政府为抗战所采取的新的经济举措。

 

答案解析

(1)依据材料一中“将东部沿海地区的军工企业西迁”“改善设备,统一制式,增加生产”得出:发展内地军工企业;依据材料一中“整修旧公路,修筑新公路,开辟航空线”得出:改善交通;依据材料一中“增加了国防建设专款”得出:增加国防建设费用。(2)依据材料二中“使经济行政机构集中归行政院管辖”得出:建立统一的经济管理体制;依据材料二中“出台了一系列经济统制措施”得出:实行统制经济政策;依据材料二中“组织和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的一批民营企业内迁”得出:支持民营企业内迁。

(1)准备:发展内地军工企业(军工企业西迁可以得分);改善交通(有答出整修旧公路,修筑新公路,开辟航空线可以酌情给分);增加国防建设费用(增加了国防建设专款)。(2)举措:建立统一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统制经济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内迁。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