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7世纪中叶,日本社会矛盾尖锐,社会秩序几近丧失,国家衰落。日

题目描述

【题目】7世纪中叶,日本社会矛盾尖锐,社会秩序几近丧失,国家衰落。日本皇室和部分留学中国的留学生决心改革,推行中国隋唐的政治制度,以振兴国家。

请回答:

(1)材料内容反映的是日本哪次改革?

(2)这次改革中有关经济改革的内容有哪些?

(3)这次改革的作用是什么?

(4)这次改革后,日本进一步学习中国文化,创造出的文字是什么?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答案解析

(1)大化改新;(2)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改由国家管理;仿照唐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颁布“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3)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4)假名;善于吸收其他民族长处,结合自身优势进行创新,促进民族发展。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关于日本大化改新的相关内容。645年6月19日,孝德天皇宣布模仿中国建立年号,定年号为"大化"。645年,即为大化元年。大化二年(646年)正月初一,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正式开始改革,史称"大化改新"。(2)本题考查学生对大化改新的内容的识记。根据题意只需要答出经济方面改革的内容即可,经济上,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改由国家管理;仿照唐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颁布“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3)大化革新之后,日本在经济方面废除了部民制,建立起封建土地国有制。在政治方面,废除了贵族的世袭特权,建立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在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在京师设立了五卫府,在地方设军团,所有军队一律归中央统一指挥。大化革新部分地解放了生产力,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从此,日本开始进入封建社会。(4)大化化改新后,日本进一步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用汉字的偏旁,部首和草书创造出标音字母--假名.形成汉字,假名并用的独特日本文字体系。启示言之有理即可,如善于吸收其他民族长处,结合自身优势进行创新,促进民族发展。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