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历史知识浩如烟海。某班级开展课外学史的活

题目描述

【题目】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历史知识浩如烟海。某班级开展课外学史的活动,同学们采取了下面三种方式搜集了一些资料,邀你共同探究。

(方式一实物学史)

(1)图中的文物腹内底部铸有铭文:“珷征商。隹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才阑师,易又事利金。用作旜公宝尊彝。”这段铭文记载了周武王伐纣的史实。这里的“甲子朝”发生在哪一年?武王伐纣交战的地点在哪里?

(方式二地图学史)

(2)上面的地图展现的是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根据地图上所示的主要路线,写出A、B、F三个字母分别代表的地区(地点)。并概括“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方式三书籍学史)

(3)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三国”政权的建立者分别是谁?(要求按建立的先后顺序回答)

(4)除了以上三种方式搜集课外历史知识之外,还有哪些可行的方式?请再写出一种。

答案解析

(1)公元前1046年。牧野。(2)A:长安。B:河西走廊。F:大秦(欧洲、古罗马均可)。作用: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3)曹丕刘备孙权。(4)历史故事、参观博物馆、历史剧、图书馆、参观文物古迹等。

(1)材料“珷征商。隹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才阑师,易又事利金。用作旜公宝尊彝”反映了武王伐纣的信息。结合所学,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取得灭商的胜利。(2)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到达中亚和西亚,远达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的路线,故A处填长安,B处填河西走廊,F处填大秦。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通道,有利于中国同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3)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三国”中曹魏、蜀汉和东吴。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汉朝正式结束。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 (4)搜集课外历史知识方式多样,如:历史故事、参观博物馆、历史剧、图书馆、参观文物古迹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