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4 04:37:56

建国后,农业生产责任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题目描述

【题目】建国后,农业生产责任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当时,包产到户也许是农村克服困难的有效办法,由于缺乏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强有力的支撑,因而在现实实践中无法获得“通行证”。包产到户在一定程度上也确实影响了国家工业化计划的顺利实施。再加上国家最高领导人强调农村集体化,认为包产到户会产生资本主义,导致两极分化,因而对于“单干风”的分田到户并不支持。多种原因的相互交织,致使包产到户在新中国初期虽然萌芽并得到初步发展,但是最终没能得到贯彻和实施。

——姜建芳《20世纪五六十年代包产到户夭折原因再探》

材料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特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历史选择,该种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与传统的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大集体时期)相比具有较大的进步,在改变农村经济格局的同时,奠定了经济发展和后续改革的基础,调动了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为我国农民脱贫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简明党史知识》

材料三  伴随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农户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流转明显加快,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已成为必然趋势。实践证明,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有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有利于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014年中央中央办公厅《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20世纪六十年代农业集体化的具体组织形式。据材料一,归纳当时未能贯彻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进步作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与大集体时期在土地所有制上的共同点。

(3)据材料三,指出当前我国农村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现代农业具备了哪些条件?这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解析

(1)组织形式:根据所学可得出是人民公社。原因:根据“由于缺乏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强有力的支撑”得出缺乏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支撑;根据“包产到户在一定程度上也确实影响了国家工业化计划的顺利实施”可得出不利于国家工业化发展战略;根据“再加上国家最高领导人强调农村集体化,认为包产到户会产生资本主义,导致两极分化,因而对于“单干风”的分田到户并不支持”可得出国家最高领导人不支持。(2)作用:根据“奠定了经济发展和后续改革的基础,调动了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为我国农民脱贫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从改变了农村经济格局、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民脱贫、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概括。相同点:结合所学可得出都以土地公有制为前提。(3)条件:根据“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得出农村劳动力转移;根据“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得出生产技术提高;根据“农户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流转明显加快”可得出土地经营权流转加快。变化:根据所学可得出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1)组织形式:人民公社原因:缺乏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支撑;不利于国家工业化发展战略;国家最高领导人不支持。(2)作用:改变了农村经济格局;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民脱贫;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相同点:都以土地公有制(集体所有制)为前提(3)条件:农村劳动力转移;生产技术提高;土地经营权流转加快。变化: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