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匙:

题目描述

【题目】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匙:

材料一  他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三分之二的收款物上交国家他又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如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官役使70多万,征伐南方调发了50万士卒,修筑长城征派了40万人

——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教材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根据材料一可以看出“他”的统治有何特点?

材料二  (汉高祖)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并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人救版七年级《中国历史》教材

文帝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连续12年免除全部田税——废除肉刑,重视“以德化民”.

——据《资治通鉴)

(2)材料二中的“汉高祖”是谁?材料二反映了汉朝初年实行的哪一政策?

(3)这一政策的长期实施促成了哪一盛世景象的出现?

材料三  《后汉书·刑法志》记载,在光式和明帝时期,人民免去了“兵革之祸”,而有“乐生之念”光武以后的若干年内,“五谷登衍”,“蚕麦善收”,“吏称其官,民安其业”,出现了“天下安平"的景象.

(4)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个朝代出现的什么现象?

答案解析

(1)秦始皇(或嬴政);残暴或暴政。 (2)刘邦;休养生息政策。 (3)文景之治。 (4)东汉;光武中兴。

(1)根据材料一“他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三分之二的收获物上缴国家。他又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如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役使70多万,征伐南方调发了50万士卒,修筑长城征派了40万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他”指秦始皇(或嬴政);根据材料一可知“他”的统治特点是残暴。(2)根据材料二“(汉高祖)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并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汉高祖”是刘邦;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汉朝初年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措施有:让士兵复员生产,免除若干年徭役;让逃亡的人回家恢复田宅;释放卖身为奴的人为自由人;减轻田租,十五税一。(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朝休养生息政策的长期实施促成了文景之治的出现。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文帝和景帝减轻或废除刑罚,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4)根据材料三“光武以后的若干年内,‘五谷登衍’,‘蚕麦善收’,‘吏称其官,民安其业’,出现了‘天下安平’的景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反映的是东汉的光武中兴。光武帝减轻或废除刑罚,释放奴婢,禁止残害奴婢,鼓励流亡的百姓返乡垦荒,多次下令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恢复三十税一的制度,惩处贪官污吏,任用清廉官吏,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