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进步方向。
题目描述
【题目】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进步方向。
材料一 通常认为,全球化经历了三个波次。从地理大发现开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第一波全球化浪潮;二战后是分裂及平行推进的第二波全球化时期;冷战结束后则是全球化深入、全球拓展的第三波,全球化时代的真正到来。
——摘编自储昭根《当前西方的反全球化浪潮:成因及未来走向》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从15世纪末到20世纪初,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具体因素有哪些?(至少两点)20世纪末,世界经济全球化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标志是什么事件?
材料二 “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画地为牢,损人不利己。
——2017.1.18习近平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当今世界“逆全球化”的思潮有哪些?
材料三 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实现更广互利共赢……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也愿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与沿线各国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共同繁荣。
——习近平2016年《G20工商峰会主旨演讲》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一带一路”的倡议,体现了中国应对全球化的主要理念是什么?
材料四 如果要想维持全球化带来的进步,各国必须承担起风险管理的共同职责,国家政府无论强(如美国)弱(如伊拉克),都无法凭一己之力解决摆在面前的诸多复杂难题。全球化世界的流行危险将会不断累积,整个世界都将为此付出代价。
——摘自伊恩戈尔丁《全球化问题的全球解决方案》
(4)根据材料四,概况作者的主要观点。
(5)综上所述,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说说中国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应对。
答案解析
(1)因素: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等。标志: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2)贸易保护主义、地区冲突、恐怖主义、霸权主义、民族矛盾、宗教纷争。(3)主要理念:扩大对外开放,互利共赢。(4)观点:经济全球化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共同承担风险。(5)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既有利也有弊;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发展;措施:我们要积极参与;即是机遇也是挑战。抓住机会,提高综合国力等等。
(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世纪末到20世纪初,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具体因素有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等。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等走上殖民扩张道路,客观上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加强世界各国的联系;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末,世界经济全球化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标志是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2)根据材料二“‘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画地为牢,损人不利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今世界“逆全球化”的思潮有贸易保护主义、地区冲突、恐怖主义、霸权主义、民族矛盾、宗教纷争等。(3)根据材料三“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实现更广互利共赢”可归纳出扩大对外开放,互利共赢。(4)根据材料四“如果要想维持全球化带来的进步,各国必须承担起风险管理的共同职责,国家政府无论强(如美国)弱(如伊拉克),都无法凭一己之力解决摆在面前的诸多复杂难题。”可归纳出经济全球化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共同承担风险。(5)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四“全球化世界的流行危险将会不断累积,整个世界都将为此付出代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既有利也有弊;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发展。第二小问,面对经济全球化我们要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即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要抓住机会,提高综合国力等等。
相关试题
Verla Industries公司正在考虑
283【习题】金融资产通常是指具有现实价格和
沈阳和哈尔滨两地的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相比
4002进入公共场所,应注意观察【】、【】、
在某大型养老社区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用于项目
下列关于清朝的疆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小脑蚓部病变()。
若钥匙不是在宿舍里丢失的,那就一定是在办公室
下列哪项最适合作为第2段的关键词()。A:考
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提
以下地理现象中,不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是?答
根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
某地教育行政部门在暑假组织教师参加业务培训,
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全体人民的意志,是党的主张
某船排水量Δ=6348t,KG=6.2m,现
根据气测资料烃比值法的一般解释原则,当Wh&
()四项基本制度是明确秘密载体业务处理中各环
按照计数标准型一次抽样方案,拒收下界为P,则
兴办动物饲养场,动物屠宰加工场等,应当向()
转岗员工或离职( )以上的员工,上岗前应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