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4 08:18:38

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阅读下列关于“火烧赵家楼”

题目描述

【题目】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阅读下列关于“火烧赵家楼”的材料:

材料一  只知道他是“五四”运动火烧赵家楼的英雄,后来才知道他是把毕生精力奉献给青年教育的好老师。

——巴金《怀念匡互生先生》(注:巴金不是五四运动的亲历者)

材料二  匡互生把曹宅窗户打开,我在下面托了他一把,他就从小窗口爬进曹宅……放火烧了赵家楼。

——周予同《火烧赵家楼》

材料三  匡见曹家朱门紧闭,警卫守门,便攀上大门旁的小窗,击碎玻璃,掰开铁栏,挤进院内。匡在曹院内寻找曹汝霖,未见人影,即从卧室取出被褥等物,举火焚烧,火焰冲天而起。

——熊梦飞《忆亡友匡互生》

材料四  当走到曹宅前面的时候,那些预备牺牲的几个热烈同学,却趁着大家狂呼着的时候,早已猛力跳上围墙上的窗洞,把铁窗冲毁,进入曹汝霖的住宅里去……因为他们到处搜不出那确实被大家证明在内开会未曾逃出的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只得烧了他们借以从容商量作恶的巢穴,以泄一时的愤怒。

——匡互生《五四运动纪实》

请回答:

(1)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火烧赵家楼”事件中,放火的是匡互生吗?从史料可信度的角度说明理由。

(2)1919年梁漱溟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第二要当庭特赦。请分析此观点的合理性。

 

答案解析

(1)由材料“巴金不是五四运动的亲历者”可知,材料一的可信度较低;材料二、三均是回忆录,因为时间间隔较长,亲历者的回忆可能有误,可信度也存疑;由材料“那些预备牺牲的几个热烈同学……进入曹汝霖的住宅里去”可知,材料四中匡互生强调的是他人进入放火烧毁曹宅;综上,可以认定放火的不是匡互生。(2)同意,理由可结合所学从法治和爱国两方面展开。从法制角度看,爱国情感必须在法律框架内理性表达,如此则应被提起公诉;从爱国角度看,当时北洋政府反动卖国,由此学生才会做出如此过激的行为,鉴于主观目的良好,学生应在被提起诉讼后,当庭特赦。

(1)不是。巴金不是五四运动亲历者,提供的材料可信度较低;材料二、三中亲历者的回忆可能有误;材料四中匡互生自己未提及此事。是。材料二、三的作者作为亲历者可信度比较大;材料一、二、三相互印证。材料四中匡的回忆不足以证明。(2)同意。理由:学生要在法律框架内理性表达爱国情感。不同意。理由:当时北洋政府反动卖国,学生的行为是爱国的,不应被起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