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过这句生动而深

题目描述

【题目】“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过这句生动而深刻的话,就是希望全党懂得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这个道理。为此政府多次调整农村经济政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历史纵横》

材料二   毛泽东早在1958年11月的第一次郑州会议上指出:“在没有实现农村的全民所有制以前,农民总还是农民,他们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总还有一定的两面性(即革命和保守)。”在1959年2~3月的第二次郑州会议上,他几次重申了这一论断,并认为,在现阶段,在工农关系中仍然扮演着“老大哥”角色的是工人,而不是农民。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   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一行驱车来到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下麦田、进农家。他来到“当年农家”院落,了解当年18户村民按下红手印,签订大包干契约的情景。总书记感慨道:“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习近平强调,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天在这里重温改革,就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改革开放不停步,续写新的篇章。

——凤凰网

(1)根据材料一指出“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的原因。为此,在三大改造中我国政府对农业采取了什么措施?世界历史上哪位领导人为了实现工业化的理想也让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的道路?

(2)据材料二,1958年,毛泽东为提高公有化程度,改变农民的地位,采取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对我国农业发展造成了什么影响?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采取的哪一措施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根据材料三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到小岗村重温改革的重大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农村政策的调整应注意哪些问题?(1分)

 

答案解析

(1)劳动生产率低下、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农业生产合作社;斯大林(3分)(2)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妨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2分)(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意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改革开放不停步,续写新的篇章。(2分)(4)制定政策要符合国情;要从实际出发,要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有理即可,1分)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一的“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可以看出“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的原因是:劳动生产率低下、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为此,在三大改造中我国政府对农业采取了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方式。苏联的斯大林也引导农民走走集体化的道路,实现了农业集体化。(2)本题考查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相关知识,在1958年总路线的指引下,党中央错误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些左倾错误的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因此1958年,毛泽东为提高公有化程度,改变农民的地位,采取了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妨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农村经济下滑。(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伟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中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即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大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分析材料三的“今天在这里重温改革,就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改革开放不停步,续写新的篇章。”可以看出习近平总书记到小岗村重温改革的重大意义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改革开放不停步,续写新的篇章。(4)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在农村不断调整经济政策。土地改革适应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农村中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即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大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妨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农村经济下滑。因此,制定政策要符合国情;要从实际出发,要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