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某校老师为带领学生探究北魏的改革,特以“洛阳的变迁”为主题,

题目描述

【题目】某校老师为带领学生探究北魏的改革,特以“洛阳的变迁”为主题,设计了三组问题。请仔细阅读,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此间(指平城)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洛阳为数朝之都,素来是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该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任城王传》

(1)坚决主张迁都洛阳,“移风易俗”的北魏的皇帝是谁?“洛阳为数朝之都”,请列举北魏以前曾以洛阳为都的政权名称。

材料二:“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上的鲜卑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丢官降…择中原大姓(汉族)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娶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

——還耀东《从平城到洛阳》

(2)请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二反映出来的改革措施。

材料三: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的说:“以前以为北魏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六朝的时代特征与六朝文化之形成》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写出北魏改革的巨大影响。

答案解析

(1)孝文帝;东周(春秋、战国);东汉;(曹)魏;西晋。(任意一个即可)(2)说汉语;与汉族联姻。(3)①促进了民族交融;②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坚决主张迁都洛阳,“移风易俗”的北魏的皇帝是文帝;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以前曾以洛阳为都的政权有,东周(春秋、战国);东汉;(曹)魏;西晋。(2)根据材料“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上的鲜卑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丢官降…择中原大姓(汉族)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娶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为革除鲜卑旧俗,开始进行改革。采取一系列汉化措施,采用汉姓;学习汉语,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提倡与汉人通婚,鼓励鲜卑贵族与汉贵族联姻等,促进了各族人民的交融,为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因此材料反映出来的改革措施是说汉语;与汉族联姻。(3)根据材料“以前以为北魏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人才济济,难以言传”,可知,南朝官员目睹了洛阳的风貌发出的感慨,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体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