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沉沦、抗争、奋斗与崛起,不断追逐同一个

题目描述

【题目】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沉沦、抗争、奋斗与崛起,不断追逐同一个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

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示意图,首先完成相应的填空。

A        B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企业提供资金、燃料。

——摘自《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2)根据材料二,指出洋务运动创办民用工业的目的和民用工业的特点。

材料三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本,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3)材料三中,梁启超认为变法成败关键是什么?后来变法的结果如何?

(4)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这段历史的感悟。

答案解析

(1)A第二次鸦片战争;B戊戌变法(2)目的:与外商竞争,获取利益;支持军事工业。特点:政府控制,吸收私人资本,面向市场。(3)改变官制。失败。(4)面对列强的入侵和欺凌,内忧外患的动荡环境,洋务派和维新派分别从器物层面和制度层面挽救民族危亡。

(1)根据图表时间1956、1898可知A是1956爆发的第二次鸦片战争;B是1898年进行的戊戌变法。(2)根据材料“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企业提供资金、燃料”可知目的:与外商竞争,获取利益;支持军事工业。根据材料“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可知特点:政府控制,吸收私人资本,面向市场。(3)根据材料“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可知改变官制。戊戌变法因为顽固派势力过于强大,最后失败。(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从洋务派和维新派发生的时代背景(面对列强的入侵和欺凌,内忧外患的动荡环境)和不同(洋务派和维新派分别从器物层面和制度层面挽救民族危亡)方面分析试题。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