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阅读下列

题目描述

【题目】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年间)天下大捻(丰收),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二九人,冬至于海,南及五岭,皆户外不闭,行旅不贵(携带)粮,取给于道路焉。

材料二  两宋期间,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农业都有发展,但南方的发展速度更快,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这些事实表明,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

材料三  我国农民向来重视作物良种选育……一个良种选育出来后便在农村中传播.…明代后期,新大陆的作物如甘落、玉米、烟草、花生等传到中国后,这些新作物在全国各地广泛推广。到了明清,江南稻麦复种制进一步发展。南方双季稻的种植更加广泛,并向长江流域扩展,部分地区出现二稻一麦的一年三熟制。

请回答:

(1)材料一记载的是哪位皇帝在位时的情景?他在经济上采取什么措施才达到材料所述的“天下大捻”?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所说“中国古代经济己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该变化的开始与最后完成分别是什么时期?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原因。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进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

答案解析

(1)唐太宗统治时期的盛世局面;轻徭薄赋,注意减轻农民负担。(2)经济重心的南移;东汉后期,江南地区经济开始得到发展;南宋时完成。(3)良种选育、高产作物的引进等。(4)统治者的政策、先进的生产技术、高产的作物引进、优越的自然条件等。

(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贞观年间)天下大捻(丰收),流散者咸归乡里”可知,此内容反映了唐太宗统治时期的盛世局面;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训,统治时期,轻徭薄赋,注意减轻农民负担。(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经济己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指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东汉后期,江南地区经济开始得到发展;南朝时,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隋唐时期,南方的经济开始赶上北方;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唐朝中后期,最终在南宋时完成。(3)依据材料信息“我国农民向来重视作物良种选育……一个良种选育出来后便在农村中传播.…明代后期,新大陆的作物如甘落、玉米、烟草、花生等传到中国后,这些新作物在全国各地广泛推广”可知,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原因有良种选育、高产作物的引进等。(4)依据所学可知,促进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有统治者的政策、先进的生产技术、高产的作物引进、优越的自然条件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