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1 19:05:15

思想的发展具有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思想的发展具有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家思想尚未取得独尊地位的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就已经是声名显赫的人物了。春秋末一些典籍基本遵循孔子本然形象。战国时期,墨家后学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庄子》将孔子描绘成道家的代言人,《韩非子》将孔子法家化,《孟子》《荀子》则将孔子的思想和形象夸说得愈加伟大,使他由君子变成儒家圣人。孔子“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简直就是庄子的“不言之教”。孔子的为政“必也正名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也下启了韩非的极端尊君、极端维护等级制度的势位思想。梁启超则说:孔子的为人行事,有时表现为“温良恭让”,有时又表现为“发强恭敬刚毅”;有时表现为“冲淡悟退”,有时又表现为“内热栖皇”,奔走于诸侯之门;有时表现为“无可无不可”,有时又表现为“知其不可而为之”。

——编自张岩《试析战国诸子著作中孔子形象发生形变的原因》

材料二  孔子曾经提倡“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指人们应该具有多方面的才能,鼓励人们搞些下棋、射箭有益身心的活动。……而朱熹等理学家舍此不论,一定要把孔子“僵化”成一个干巴巴只会以天理灭人欲的政治说教者。

材料三  葛兆光说: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朱熹用理学思想重新注释引导读书人。他还编著《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

——任世江《“古代中国主流思想演变”之我见》

材料四  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诸子著作中孔子形象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思想的影响。

(3)材料四中“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的思想家是谁?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作是什么?

 

答案解析

(1)根据材料“春秋末一些典籍基本遵循孔子本然形象。战国时期,墨家后学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庄子》将孔子描绘成道家的代言人,《韩非子》将孔子法家化,《孟子》《荀子》则将孔子的思想和形象夸说得愈加伟大,使他由君子变成儒家圣人。”可以得出孔子形象的变化是由真实表现到变异性。原因可结合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从政治、经济、阶级以及孔子的影响力方面回答。 (2)根据材料“一定要把孔子‘僵化’成一个干巴巴只会以天理灭人欲的政治说教者。”“……朱熹用理学思想重新注释引导读书人。他还编著《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结合所学,从理学对人性的发展、对社会稳定、巩固统治、教育发展等方面概括。(3)根据所学可知,康有为的思想特点是托古改制,代孔子及其思想来宣传维新变法,故“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的思想家是康有为,其代表作是《孔子改制考》。

(1)变化:由真实表现到变异性(偏离、对立乃至矛盾、尊崇与美化。)原因:百家争鸣,思想活跃;孔子声名显赫,影响巨大;孔子思想的丰富性与复杂性;孔子为人行事的多变性;阶级属性的差异。(2)影响:遏制了人欲;制约人的全面发展;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推动了儒学的世俗化;促进儒学的继承和发展;推动了童蒙教育的发展。(3)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