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6 02:11:19

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

题目描述

【题目】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材料一  第二款清国将管理下开地方之权并将该地方所有堡垒、军器工厂及一切属公物件,永远让与日本:

一、……

二、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

三、澎湖列岛是英国格林尼次东经百十九度起至百二十度止,及北纬二十三度起至二十四度之间诸岛屿。

为此两国全权大臣署名盖印,以昭信守。

大清帝国钦差头等全权大臣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一等肃毅伯爵李鸿章

大日本帝国全权办理大臣内阁总理大臣从二品勋一等伯爵伊藤博文

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

明治二十八年四月十七日

材料二 

1945年10月25日,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在台北公会堂举行

材料  三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党统治集团退踞中国的台湾省,在外国势力的支持下,与中央政府对峙,由此产生了台湾问题。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五十年来,中国政府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奋斗。一九七九年后,中国政府以极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以“一国两制”的方式实现和平统一。自一九八七年底以来,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有了长足的发展。

——《白皮书——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材料四: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出该条约签订的时间及条约名称。

(2)简述材料二中这一历史镜头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述台湾问题是怎样形成的?它的性质是什么?

(4)材料四中邓小平提出的实现统一的“适当方式”是什么?后来又有何发展?

(5)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谈谈你对祖国统一问题的认识。

 

答案解析

(1)时间:根据材料一“清国将管理下开地方之权并将该地方所有堡垒、军器工厂及一切属公物件,永远让与日本:……二、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在1895年。条约:日本割占台湾的条约是《马关条约》。(2)意义:根据材料二“1945年10月25日,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在台北公会堂举行”,结合所学知识,明确这一历史镜头对中国对台湾的重要历史意义。(3)形成:根据材料三“国民党统治集团退踞中国的台湾省,在外国势力的支持下,与中央政府对峙,由此产生了台湾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台湾问题由内战而起;性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4)方式:根据材料可知实现统一“适当方式”是平等会谈。发展:结合所学可知,到了20世纪80年代,这一思路发展成了“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方针。(5)认识:综合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从起因、本质、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原则立场到台湾的未来等方面评论。

(1)时间:1895年;条约:《马关条约》(2)意义:被日本侵占长达半个世纪的台湾得以光复。(3)形成: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下的问题。性质: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问题(4)方式:平等会谈;发展:“和平统一,一国两制”。(5)认识: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中国统一是中国人民自己的事情,我们必须团结一致共同对外。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完全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内政需要中国人自己解决,不允许外国势力的干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