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2019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张仪欲以秦、韩与魏之势伐齐、荆①,而惠施②欲以齐、荆偃兵③。二人争之。群臣左右皆为张子言而以攻齐荆为利而莫为惠子言。王果听张子,而以惠子言为不可。攻齐、荆事已定,惠子入见。王言曰:“先生毋④言矣。攻齐、荆之事果利矣,一国尽以为然。”惠子因说:“不可不察也。夫齐、荆之事也诚利,一国尽以为利,是何智者之众也?攻齐、荆之事诚不可利,一国尽以为利,何愚者之众也?凡谋者,疑也。疑者,诚疑以为可者半,以为不可者半。今一国尽以为可,是王亡⑤半也。”
(选文有删改)
(注释)①张仪欲以秦、韩与魏之势伐齐、荆:张仪想凭借秦国、韩国与魏国交好的形势攻伐齐国、楚国。张仪: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主张魏国与秦国联合。下文的“张子”是对“张仪”的尊称。②惠施:战国时哲学家、藏书家,曾为魏国相,主张联合齐、楚(即“荆”),停止战争。③偃兵:放下武器,指停止战争。④毋:不要。⑤亡:丧失,丢失。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群 臣 左 右 皆 为 张 子 言 而 以 攻 齐 荆 为 利 而 莫 为 惠 子 言。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二人争之:争:
(2)惠子入见见:
(3)不可不察也察:
(4)凡谋者,疑也谋:
【3】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张仪欲以秦、韩与魏之势伐齐、荆
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B.而以惠子言为不可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C.惠子因说
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
D.诚疑以为可者半
吾妻之美我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攻齐、荆之事果利矣,一国尽以为然。
(2)一国尽以为利,是何智者之众也?
【5】请简要分析惠子反驳魏王的过程。
(拓展训练)
【6】选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给你的启示。
答案解析
【1无【2【课内链接(2)曹刿请见(拜见)(《曹刿论战》);(3)虽不能察(明察)(《曹刿论战》);(4)肉食者谋之(谋划)(《曹刿论战》)【3A项两个“以”都是介词,意思是“凭借”。B项中的“为”,前者是动词,意思是“是”,后者是介词,意思是“对,向”。C项中的“因”,前者意思是“趁机”,后者是连词,意思是“因此”。D项的两个“者”,前者意思是“……的人”,后者意思是“……的原因”【4无【5无【6无【参考译文张仪想凭借秦国、韩国与魏国交好的形势攻伐齐国、楚国,但惠施想让齐国、楚国停止战争。两人争论着这件事。群臣近侍都替张仪说话,认为攻打齐国、楚国有利,而没有人替惠施说话。魏王果然听从了张仪的主张,认为惠施的主张是不可行的。攻打齐国、楚国的事已经确定之后,惠施入宫拜见魏王。魏王说:“先生不要说了。攻打齐国、楚国的事情果真有利,全国都这样认为。”惠施趁机进言:“(这种情况)不能不明察。如果攻打齐国、楚国这件事确实有利,全国都认为有利,为什么智慧的人这么多?如果攻打齐国、楚国这件事确实不利,全国都认为有利,为什么愚蠢的人也这么多?但凡要谋划,是因为有疑。有疑的事,如果确实是疑惑不定的,那么就会有一半人的认为可行,一半的人认为不可行。现在全国都认为可行,这是大王丧失了一半人的意见。”
相关试题
【单选题】 下列哪项不是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
(单选题)限额设计在建设项目设计阶段的控制过
(单选题)卷烟机布带的张紧采用()方式,手动
(单选题)不是细胞因子所具备的特点是()。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工业成就是( )
苏联在第一、二个五年计划完成后,基本实现了国
下列关于PowerPoint的叙述,错误的是
在全球娱乐产业爆发增长的背景下,国产网剧想要
港口生产调度分析包括()。A专业分析B定期分
“拔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国务院: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房屋建筑时对地基除强度满足外,还要求满足()
诚实保证保险
-Would you like to see
使用钳形电流表在高压回路上测量时,严禁用导线
离心泵大泵与小泵相比,其效率大型泵()。
使用救生艇后应将下列哪些事项记入航海日志?(
39周顺产新生儿,出生后立即出现呼吸增快,7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中国实行
最能表现唐人生活浪漫和传奇色彩的,要算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