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6 20:43:37

    L村,原来是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小山村。自20世纪50年

题目描述

【题目】    L村,原来是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小山村。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国家每年要给村民发放救济粮款、衣物,但这种“输血性”救济并没有使村民摆脱贫困,原因是村民把救济款花掉了,生产条件却没有改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改“输血性”救济为“开发性”扶贫,救济粮款的发放与村民栽种果树,改善生产条件挂钩。在政府支持下,修通了20多公里的盘山公路;县林业局帮助村民培育果树新品种,传授梨树等果树管理新技术;县供电公司积极服务光伏发电扶贫项目。现在,L村的雪花梨走出了国门,村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2)结合材料,说明该县财政在扶贫攻坚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答案解析

本题以扶贫开发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L村脱贫的过程为材料,从《经济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能力,考查考生知识材料的整合能力,考查考生探究论证问题、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指出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知识的考查比较具体而明确,属于微观考查。试题考查的是企业(公司)经营的目的,考生根据对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直接作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说明该县财政在扶贫攻坚中发挥了哪些作用?知识范围未做限定,属于宏观考查。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试题设问指向的是财政的作用,四个层次:总体作用、促公平、促配置、促运行,结合材料可以发现解答本题知识角度主要有:促公平、促配置。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①促公平角度:联想主干知识: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在扶贫攻坚中,该县通过技术支持,实施生态产业扶贫工程,增加贫困人口的经济收入,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②促配置角度:联想主干知识: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在扶贫攻坚中,该县财政支持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保证当地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与发展。

(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2)①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在扶贫攻坚中,该县通过技术支持,实施生态产业扶贫工程,增加贫困人口的经济收入,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在扶贫攻坚中,该县财政支持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保证当地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与发展。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