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阅读下面文言小短文,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阅读下面文言小短文,回答问题。

晋献公以垂棘之璧,假道之虞而伐虢。大夫宫之奇谏曰:“不可。唇亡而齿寒,虞虢相救,非相德也。今日晋灭虢,明日虞必随之亡。”虞君不听,受其璧而假道之。晋已取虢,还反灭虢。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晋献公以垂棘之璧(_______________)     (2)还反灭虞(________________)

【2】请用“/”为文中划线句断句。

假  道  于  虞  而  伐  虢

【3】写出出自本段的一个成语,并指出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解析

【1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有古今异义词,如“反”:通“返”,返回。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以”作为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假道于虞/而伐虢。译为: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此题要注意把两件事划开。【3一问,考查从文言文中提取成语的能力。中国传统文化给我们留下了大量优美的文章,不但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而且是提炼成语与名言的宝库。首先要读懂文句的大意,然后根据文句中的重点词语联想到平时积累的成语。根据文句的个别字眼去推断应是哪个成语。这要看学生平时的积累。对成语含义的把握,对成语字眼的记忆。如可提取“唇亡齿寒”“假途灭虢”作为答案。二问,开放性试题,不设统一答案,与下列示例意思接近亦可。示例:国家、人际之间的关系都是密切相关、相互依存、利害相关、荣辱与共的。译文:晋献公垂因涎垂棘产的美玉,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大夫宫之奇进谏说:“不可以这样做,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而保不住。所以,虞虢两国之间彼此相帮相救,是为了共同生存,而不互施小恩小惠。今天晋灭了虢国,明日虞国也就必将随之灭亡(借道给晋国的事万万不可以)。”虞国的国君没有采纳宫之奇的谏言,喜爱美玉就借路给晋国。晋国打败虢国。在返还的途中,又把虞国消灭了。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