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7-30 07:17:56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产生于先秦时代。西周周公旦提出的“明德慎罚”

题目描述

【题目】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产生于先秦时代。西周周公旦提出的“明德慎罚”与“礼治”思想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开端。儒家和法家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较大贡献,儒家重视道德教化,重视犯罪预防;法家重视法律在治国中的作用,主张因时制法、事断于法、以法治国,主张刑无等级、法不阿贵,反对以私害法。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强调权力本位,皇权至上,法律是皇权的“附庸”,坚持“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强调义务本位,造成了个人权利意识的淡薄。

权力至上、权大于法的文化在今天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人们的行为,阻碍着法律的贯彻实施。这种崇拜权力,轻蔑法律的倾向,既不利于控制国家公共权力的运行,又不利于防止国家公共权力滥用的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其危害很大。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知识,说明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进行批判继承的必要性。

 

答案解析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知识,说明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进行批判继承的必要性。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先于社会存在或落后于社会存在而反映,与社会存在不完全同步。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形成的,有其形成的社会背景,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法治,需要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与社会主义法治不相适应的内容进行批判的继承。同时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因此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包含的主张道德教化、重视法律在治国中的作用等内容,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社会意识由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和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会落后于社会存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需要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与社会主义法治不相适应的内容进行批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包含的主张道德教化、重视法律在治国中的作用等内容,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