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自由与计划、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危机与改革,20世纪人类对经

题目描述

【题目】自由与计划、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危机与改革,20世纪人类对经济发展的探索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世界的经济发展道路奠定基础。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河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罗斯福

(1)材料一中的内容是罗斯福针对什么事件发表的演说?为了摆脱此事的困境,罗斯福采取措施的特点是什么?

材料二:“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2)邓小平对列宁的做法给予首肯。那么,“列宁的思路比较好”表现在哪一政策的实施?

(3)“后来僵化了”的模式指的是什么?这种僵化的模式带来了怎样的后果?

(4)今天,中国改革开放走过四十多年,历史又走到一个关键点,邓小平曾说,“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从美国、前苏联经济发展的历史中,可以得到哪些对今日中国的有益启示?

?

答案解析

(1)经济大危机;国家干预经济。(2)新经济政策。(3)斯大林模式;阻碍经济发展,破坏民主法制;导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4)制度政策依据国情,发展经济遵循客观规律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内容是罗斯福针对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发表的演说。1929年,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面对经济大危机,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一上台就实行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所以,罗斯福采取“新政”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所以说材料一中的“新政策”是指新经济政策,邓小平说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主要是指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之下,从国情出发,运用各种经济手段,调节人民的生产积极性。(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在1936年通过新宪法,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是一种僵化的模式,阻碍经济发展,破坏民主法制;后来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模式,最终导致1991年苏联解体及东欧国家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等社会主义制度探索的失败。(4)从美国、前苏联经济发展的历史中我们认识到:改革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改革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改革要符合本国的国情,发展经济遵循客观规律;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