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不断深化改革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选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不断深化改革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选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农村社会变革中的什么历史事件?这次改革的范围?

材料二: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突然)革。三十已下,见(现)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

                                        ——《北魏书·咸阳王禧传》

(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次改革?这次改革的影响?

材料三:中国农村改革的结果完全是个奇迹,粮食生产年增长率 从 1957——1978 年间的 2.1%提高到了 1979——1984 年间的 4.9%。人民的人均收入从 1978年的人民币134元提高到1983年的310元和1987年的463元

(3)我国的“农村改革”指什么?这次改革发生的地点?

材料四:中华民族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的历史,关键是“中国新生”、“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富强。

(4)说出开启这两个阶段的历史事件。

材料五: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书写“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的设计师是谁?

 

答案解析

(1)土地改革运动。新解放区(2)北魏孝文帝改革   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方各族的社会进步,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安徽凤阳县小岗村(4)新中国的成立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5)邓小平

(1)依据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全国土地改革逐步展开。(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内容,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止鲜卑语等汉化措施,孝文帝顺应历史潮流,放弃鲜卑族的旧俗,依然决然进行改革,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方各族的社会进步,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1980年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100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因此,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富强的历史事件分别是:新中国的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5)依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他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