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2017年9月,为了纪念孔子诞辰2568周年,某实验中学同学

题目描述

【题目】2017年9月,为了纪念孔子诞辰2568周年,某实验中学同学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名人就在身边图片展”“先人思想伴我行”等。以下是广播站的小记者在活动中的剪影展示,请你参与。

剪影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儒家的和谐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作用。儒家最终追求的是一个以“仁”为核心、以“和谐”为目标的境界。因此,千百年来贯穿儒家文化的一个始

终不变的特征就是“和”,“和”的首义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处在突出位置。“天人合一”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表明人最终要顺应自然律。数千年米这种和谐理念逐渐渗透于中国的社会生活,使中华民族成为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

剪影二:与孔子有关的图片

       

请回答:

(1)剪影一中“仁”的含义是什么?儒家所强调的“和”指的是哪两种“和谐”?

(2)结合剪影二中两幅孔子的图片,请你用一句话评价孔子。

(3)结合材料,请你谈谈儒家思想对我国建设和谐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答案解析

(1)一切美德。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2)孔子是思想家,四处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孔子是教育家,推动了我国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与图片相关即可)(3)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有利于社会稳定、人际关系的改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剪影一中“仁”的含义是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孔子生活在春秋晚期鲁国,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仁”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他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后由孔子的弟子整理成的《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论;据“千百年来贯穿儒家文化的一个始终不变的特征就是‘和’,‘和’的首义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处在突出位置。‘天人合一’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可知,儒家所强调的“和”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2)根据剪影二中三幅关于孔子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着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寒,广收门徒,“有教无类”,推行平民化教育,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3)根据前面的问题,孔子的思想强调“仁”“和”的观点、材料一“数千年米这种和谐理念逐渐渗透于中国的社会生活,使中华民族成为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我们积极倡导儒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的思想,儒家的和谐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作用。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