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1 16:30:59

自古以来“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广为流传,但相关历史记载多有不同

题目描述

【题目】自古以来“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广为流传,但相关历史记载多有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幽王取妻于西申,生平王,王或(又)取褒人之女,是褒姒,生伯盘。褒姒嬖(宠爱)于王,王与伯盘逐平王,平王走西申。幽王起师,回(围)平王于西申,申人弗畀(给予),曾人乃降西戎,以攻幽王,幽王及伯盘乃灭,周乃亡。……晋文侯乃逆平王于少鄂,立之于京师。三年,乃东徙,止于成周。

——《清华简•系年》(注:《清华简》是清华大学收藏的战国中晚期竹简)

材料二  周宅丰、镐近戎人,与诸侯约,为高葆祷于王路,置鼓其上,远近相闻。即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戎寇当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褒姒大悦而笑,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之兵数至而无寇。至于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丽山之下,为天下笑。……周避犬戎难,(平王)东迁洛邑。

——《吕氏春秋》

材料三  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以虢石父为卿,用事,国人皆怨。石父为人佞巧善谀好利,王用之;又废申后,去太子也。申侯怒,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征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褒姒,尽取周赂而去。于是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为平王,以奉周祀。

——司马迁《史记•周本纪》

(1)综合三则史料,简述从中我们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与历史结论。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在中国古代广为流传的原因。

答案解析

(1)事实:据材料“褒姒嬖(宠爱)于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得出周幽王宠溺褒姒;据材料“幽王起师,回(围)平王于西中,中人甲弗畀(给予),曾人乃降西戎,以攻幽王”“幽王击鼓,诸候兵不至”“幽王举烽火征兵,兵莫至”得出西周末年,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受到冲击;据材料“曾人乃降西戎,以攻幽王,幽王及伯盘乃灭,周乃亡”“至于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候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丽山之下”“中侯怒,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征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褒姒,尽取周赂而去”得出西周灭亡与少数民族进攻有密切关系;据材料“王及伯盘乃灭,周乃亡。(平王)东迁洛邑”“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褒姒,尽取周赂而去。于是诸侯乃即中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为平王,以奉周祀”得出西周亡于幽王时期,平王东迁洛邑,开创东周。结论:《清华简》是清华大学收藏的战国中晚期竹简,据材料“幽王起师,回(围)平王于西中,中人甲弗畀(给予),曾人乃降西戎,以攻幽王,幽王及伯盘乃灭,周乃亡”得出没有记载“烽火戏诸侯”,《吕氏春秋》成书于战国晚期,据材料“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褒姒大悦而笑,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之兵数至而无寇”得出始有“击鼓戏诸侯”之说,《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据材料“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可知,汉代才出现“烽火戏诸侯”的故事,由此可见“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未必真实。(2)据材料“司马迁《史记·周本纪》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可知《史记》等历史典籍的记载与传播;结合所学可从轻视女子的儒家伦理观念的影响;对后世人尤其是历代统治者具有一定的启迪警示意义等角度入手回答。

(1)事实:周幽王宠溺褒姒;西周末年,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受到冲击;西周灭亡与少数民族进攻有密切关系(或:西周亡于犬戎);西周亡于幽王时期,平王东迁洛邑,开创东周。结论:“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在距当时最近的史料中未见记载,战国晚期始有“击鼓戏诸侯”之说,汉代才出现“烽火戏诸侯”的故事,由此可见“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未必真实。(2)《史记》等历史典籍的记载与传播;轻视女子的儒家伦理观念的影响;对后世人尤其是历代統治者具有一定的启迪警示意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