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中国古代的改革值得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借鉴。阅读材料,

题目描述

【题目】中国古代的改革值得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借鉴。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较早进行汉化改革的皇帝,他在公元4 9 6 年 , 带头把复姓拓跋改为元,从此他的姓名就成了元宏。其他如独孤氏改姓为刘, 步六孤氏改姓为陆。当时鲜卑民族改姓达一百多。

——摘自中新网

请回答:

(1)材料一与历史上的哪一次改革有关?材料一中的哪一句体现这次改革的 作用?

(2)材料二反映了北魏孝文帝实行的哪一项汉化措施?请你再列举出三项他所实行的其他汉化措施。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这项汉化措施有什么重大历史影响?

(4)从以上中国古代社会改革的成功,对我国当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答案解析

(1)改革:商鞅变法。体现改革作用的句子:倾邻国而雄诸侯。(2)汉化措施:改汉姓;其他汉化措施:说汉话、穿汉服、通汉婚等; (3)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4)启示:①改革应顺应历史发展潮流;②改革要符合本国国情;③改革是强国之路,我们应该开拓进取,大胆创新;④改革是社会进步的一大动力;⑤开拓创新才能与时俱进;⑥惟改革创新者胜等。(意思相近即可)

(1)据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与历史上的商鞅变法有关。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商鞅变法的内容规定:政治上: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经济上: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军事上: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材料一中的“倾邻国而雄诸侯”体现这次改革的作用。(2)据材料二“他在公元496年,带头把复姓拓跋改为元,从此他的姓名就成了元宏。其他如独孤氏改姓为刘,步六孤氏改姓为陆。当时鲜卑民族改姓达一百多。”可知,材料二反映了北魏孝文帝实行的改汉姓。为了更好的学习汉族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为革除鲜卑旧俗,开始进行改革。采取一系列汉化措施,采用汉姓,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改穿汉服,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贵族服饰;学习汉语,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提倡与汉人通婚,鼓励鲜卑贵族与汉贵族联姻;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孝文帝的改革,丰富和发展了中原文化,促进北方的民族大融合,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对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各族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3)根据材料二“带头把复姓拓跋改为元,从此他的姓名就成了元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改汉姓,北魏孝文帝的这项汉化措施丰富和发展了中原文化,促进北方的民族大融合,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对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各族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4)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从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等得到的启示是①改革应顺应历史发展潮流;②改革要符合本国国情;③改革是强国之路,我们应该开拓进取,大胆创新;④改革是社会进步的一大动力;⑤开拓创新才能与时俱进;⑥惟改革创新者胜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