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7 18:39:29

汉唐时期是中国大一统国家走向创新与繁荣的时期,

题目描述

【题目】汉唐时期是中国大一统国家走向创新与繁荣的时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同时派出军队讨伐匈奴,最后迫使匈奴各部落归顺或者逃往沙漠地区。贸易紧跟在胜利的中国旗帜之后,商路的安全有了保证。张骞出使西域,开启了中国同西域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千百年来,丝绸之路给沿途各国人民带来了丝绸、瓷器、胡椒、香料等丰富的商品,同时也带来了和平与友谊。丝绸之路是沿途各国辉煌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共同见证。

——据蔡名照《弘扬丝路精神再现丝路辉煌》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开辟“丝绸之路”的条件。其开辟有何影响?

材料二隋唐开始的科举制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听吏部”;……可以说,科举制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统治的合法性基础。

——《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在隋唐时期产生的积极影响。

材料三(汉)武帝以雄才大略独揽事权,于是重用内朝尚书,夺宰相权。晚年又用中书。(曹)魏世,中书监始参大政。东晋则侍中始优。下逮(南朝时)宋、齐,尚书、中书、侍中三者皆为辅臣。唐代中央最高机关,依然是魏、晋以来的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但他们现在已是正式的宰相,而非帝王之私属。其职权分配,则中书掌定旨出命,门下给事中掌封驳,尚书受而行之;古代的宰相权,现在是析而为三。

——钱穆《国史大纲》

(3)根据材料三,概括汉、唐两个时期中枢机构的演变,归纳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独揽事权”的方式。

答案解析

(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的“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同时派出军队讨伐匈奴,最后迫使匈奴各部落归顺或者逃往沙漠地区。贸易紧跟在胜利的中国旗帜之后,商路的安全有了保证”,可知张骞沟通与西域的关系、对匈奴战争的胜利,为商路提供了保障;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名字的由来就是西汉丝织业的发达。第二小问,从“丝绸之路给沿途各国人民带来了丝绸、瓷器、胡椒、香料等丰富的商品,同时也带来了和平与友谊”,可以从经济和文化交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2)根据材料二中的“隋唐开始的科举制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可知提高了儒学的地位,提升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从“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可得出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从“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统治的合法性基础”,可得出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

(1)条件:西汉丝织业的发展;张骞沟通与西域的关系;对匈奴战争的胜利,为商路提供了保障。影响:丝绸之路促进了沿途各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的流通;丝绸之路也增进各国的和平与友谊。(2)积极影响:提高了儒学的地位,提升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3)演变:汉武帝设内朝以削弱相权;隋唐时期三省正式成为宰相。方式:(另设机构)转移相权;分割相权(相互牵制)。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