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十八大以来开启了改革事业的新启程,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以更

题目描述

【题目】十八大以来开启了改革事业的新启程,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以更大勇气和智慧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回顾中外重大改革历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一)改革设计篇:改革取决于改革社会群众,也取决于改革者的智慧与勇气。

 

 

 

 

     图一:商鞅舌战图

 

 

材料一:孝文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1)图一商鞅力排阻挠进行社会改革目的。材料二中看出孝文帝“改革之心”坚定原因。

(二)改革意义篇: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材料二: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甚至比美国历史上1863年的《解放宣言》更重大。在美国,《解放宣言》仅关系到少数黑人,而在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涉及占压倒多数的人口。解放农奴的影响是如此深远,以致其他一系列改革证明是不可避免的。—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明治领导人在竭力实现现代化建设中取得显著成果。他们废除了藩体制,撤销了原来的阶级制度,依靠征兵制设置了军队以取代过去的武士阶级,建立了近代经济机构的基础,这都促进了日本的工业化,进而创建了近代政治体制。——赖肖尔《近代日本新观》

 

⑵材料二反映了俄国近代化过程中什么重大历史事件?据材料三概括日本改革内容。分析俄、日社会改革的共同影响。

(三)改革实践篇:改革没有固定模式,走自己特色的改革之路

材料四: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材料五: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六:

   邓小平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不要像小脚女人一样”,“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谈话要点》

 

(3)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新经济政策实质。从材料四指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材料五中邓小平南方谈话后我国建立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什么?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答案解析

(1)富国强兵;孝文帝仰慕汉族文化,改革热情高。(2)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政治上废藩置县,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制定《大日本帝国宪法》,实行有限的宪政统治,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常备军,经济上置产兴业;促进本国资本主义发展,走上资本主义道路。(3)利用市场和商品经济向社会主义过渡;开创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中外历史上改革留下众多经验,改革是社会进步、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我们也积极支持并参与我国改革。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目的是富国强兵,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依据材料一中的内容“孝文仰慕中国文化之故”可以概括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是学习先进文化,有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2)根据材料二中的内容“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指的1861年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依据材料三种的内容“废除了藩体制,撤销了原来的阶级制度”可以概括出政治上废藩置县,废除封建等级制度;“依靠征兵制设置了军队以取代过去的武士阶级”可以概括出军事上制定《大日本帝国宪法》,实行有限的宪政统治,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常备军;“建立了近代经济机构的基础”可以概括出经济上置产兴业。俄国和日本的改革都是本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利用市场和商品经济向社会主义过渡;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解决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问题,在之后的十四大上正式确立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中外历史上改革留下众多经验,改革是社会进步、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我们也积极支持并参与我国改革等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