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题目描述

【题目】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胡翰,字仲申,金华人。幼聪颖异常儿。七岁时,道拾遗金,坐守待其人还之。长从兰奚谷吴师道、浦江吴莱学古文,复登同邑先达之门。同郡柳贯以文章名天下,见翰文,称之不容口①。游元都,公卿交誉②之。或劝之仕③,不应。既归,遭天下大乱,避地南华山,著书自适。文章与宋濂相上下。

太祖下金华,召见,命之会食。后侍臣复有荐翰者,召至金陵。时方籍④金华民为兵,翰从容进曰:“金华人多业儒,鲜习兵,籍之,徒糜饷⑤耳。”太祖即罢之,后聘修史书,书成而归。爱北山泉石,筑其下,徜徉十数年而终,年七十有五。所著有《春秋集义》,文曰《胡仲子集》,诗曰《长山先生集》。

(选自《明史》卷二百八十五,有删改)

(注)①称之不容口:满口赞誉。②交誉:交口称赞。③仕:做官。④籍:这里指征召。下同。

⑤糜饷:浪费粮食,耗费粮饷。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既归,遭天下大乱(__________)②时方籍金华民为兵(__________)

③金华人多业儒,鲜习兵(__________)④籍之,徒糜饷耳(__________)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同郡柳贯以文章名天下

A. 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

B. 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则》)

C. 以为顺流下矣(《河中石兽》)

D.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按照要求,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各一处)

⑴复  登  同  邑  先  达  之  门  (标在动宾间)

⑵同  郡  柳  贯  以  文  章  名  天  下  (标在主谓间)

【4】翻译下列句子。

⑴七岁时,道拾遗金,坐守待其人还之。

⑵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5】胡翰“避地南华山,著书自适”,结合选文分析其中的原因。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解析

选自《明史》  作者:张廷玉  年代:清参考译文:胡翰,字仲申,金华人。幼时聪明超常。七岁时,在路上拾金,坐待失主来取。长大后从兰奚谷吴师道、甫江吴莱学古文,又向同乡许谦登门求教。当时,同郡黄晋、柳贯以文章远近闻名,而看了胡翰的文章后,满口赞誉。漫游至元朝都城,公卿交口称赞。他与武威余阙、宣城贡师泰为至交。有人劝他去做官,他不去,回到家乡。元末天下大乱,他避乱于南华山,著书立说,自有乐趣。其文章与宋濂不相上下。太祖攻下金华,召见他,命与许元等在中书省任职。后来侍臣中又有人向太祖推荐胡翰,太祖召他至金陵。当时朝廷正在金华征民为兵,翰从容谏劝道:“金华人多是读书人,很少练习武艺,征他们为兵,是徒费军饷!”太祖立即下令停征,后聘他参与修纂《元史》,书成后,受赏而归。他喜爱北山的泉石,筑屋于山下,留恋于此十数年而终,年七十五岁。学术著作有《春秋集议》,其文有《胡仲子集》,其诗有《长山先生集》。【1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其中“徒”意思是“白白的”。【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要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经常积累、对比,从而掌握虚词的用法。例句中“以”是“凭”的意思。A项“以”是“来”的意思;B项是“凭”的意思;C项是“认为”的意思;D项是“用”的意思。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了解两句话的意思,句(1)动词是“登”,后面是宾语,故在“登”后断句;句(2)“柳贯”是主语,后面是谓语部分,故在“柳贯”后断句。【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其中“以”是“因为”的意思,“若”是“比得上”的意思。【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课文内容,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结合诗歌内容,概括作答。根据“我学如赘疣,未成先误身。误身身不淑,误世心不仁”一句来作答,这句话含义是:自认为学问不深,品行不高,恰逢天下大乱;热爱山水;向往隐居生活;好读书。善作文。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