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凝成中国民族精神的主流。阅读

题目描述

【题目】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凝成中国民族精神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春秋战国)各位君主关心的是自己国家的前途而不是仁义礼制学说,更不是自身道德修养的高低。……孔子在当时的历史地位并不是很高,由他所创建的儒家也只是当时(百家中)的一家。

——冯治利《论先秦到汉代孔子历史地位的变化》

材料二:自汉武帝以来历代统治者竞相尊孔……封他为“文宣王”“大成至圣先师”等等。

——任继愈《孔子与儒家》

材料三: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在这三次中,要算董仲舒所发动的这一次对封建政权的长期巩固所起的作用最大,其对文化上危害也最长远。

——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回答儒学的创立者是?他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地位如何?结合所学回答他在教育上的最大贡献?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回答汉武帝时期令孔子地位极大提高的措施是?这一措施对儒学地位产生什么影响

(3)据材料三回答第二次 “厄运”对西汉政权的影响。结合所学回答为什么说这是一次文化的“厄运”?

答案解析

(1)孔子;历史地位不高;创办私学(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3)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到排斥,不利于文化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孔子在当时的历史地位并不是很高,由他所创建的儒家也只是当时(百家中)的一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学的创立者是孔子,他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地位不高。孔子对教育的最大贡献是创办私学,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扩大教育对象,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2)根据材料二“自汉武帝以来历代统治者竞相尊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令孔子地位极大提高的措施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3)据材料“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在这三次中,要算董仲舒所发动的这一次对封建政权的长期巩固所起的作用最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文化遭受到第二次厄运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到排斥,不利于文化的发展,所以说这是一次文化的“厄运”。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