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

题目描述

【题目】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妇幼创新精神。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发明的选拔官吏的制度,提供了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顷,可以参政的机会……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极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材料二   宋代,海外贸易蓬勃发展,中国在海上贸易中占主导地位。泉州、广州、明州是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设立市舶司进行管理。中国同世界50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南宋高宗末年,市舶收入是北宋治平年间收入的三倍。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在独立领导武装斗争之初,按照莫斯科的共产国际为中国革命制定的策略,在斗争中遭受了重大挫折。毛泽东经过调查后认为,在中国占70%的人口是贫农,贫农是革命的先锋,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秋收起义后,他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走出了一条新的革命道路。

材料四   “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高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了面貌。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的谈话》

(1)材料一提到的“第五大发明”指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朝海外贸易蓬勃发展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共产国际为中共产党制定了什么样的革命策略。

(4)材料四中,凤阳农民创新的“大包干”做法,逐渐完善成什么制度在全国推广?

(5)综上述材料及问题,谈谈你的感悟。

 

答案解析

(1)科举制度。(2)宋朝偏居江南,陆路交通被北方政权所切断,只能开辟海上贸易;商人阶层经过发展,已成为重要的社会力量,使其有能力进行外贸;宋朝城镇日渐繁荣,商品大量出现;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指南针运用于航海,造船技术高超。等等。(答出三条即可)(3)城市包围农村,武装夺取政权。(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5)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要大力进行创新。(言之有理即可,)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从古至今中国的创新发明。(1)此问考查的是科举制的创立和发展,根据材料一可知,第五大发明指的是“中国古代发明的选拔官吏的制度”,即科举制度,隋朝文帝时期,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廷。(2)此问考查宋代海外贸易的发展。宋朝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农业、手工业发展迅速,商品经济的繁荣有益于海外贸易的发展,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朝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与其他国家交流频繁,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3)此问考查的是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由于缺乏斗争经验和正确的革命目标。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等缺乏正确的认识,1927年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但受到共产国际错误斗争策略的影响,“以城市为中心”发动武装暴动,遭受到了重大挫折,1927年9月,秋收起义后,毛泽东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改向农村进军,开辟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4)此问考查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史实。根据课本所学,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次实现分田到户,自负盈亏,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随后,在中央的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5)此问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学生通过前面的材料和问题,中国的科举制和革命道路等方式促进了中国的发展。得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围绕“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分析即可。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