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对外交往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对外政策的制定与国家的兴衰

题目描述

【题目】对外交往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对外政策的制定与国家的兴衰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中国,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国力强盛。唐文化融合域外文化,深为当时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唐朝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大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

材料二  明朝前期,国家实力雄厚,财政收入是元代的2倍。手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苏州、杭州丝织业很发达,景德镇的青花瓷器畅销国内。福建、广东的造船业发达,建造的海船适合远洋航行。……1405—1433年,明成祖先后派郑和七次下西洋,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材料三  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反清力量,政府曾严厉海禁,“片板不准下海”。后来,清政府又进一步规定:只允许外商在广州一处进行贸易,外商的活动,必须由政府指定的商人“管束稽查”。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中国对外交往的积极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时期“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把大唐文化传播到日本的著名代表人物是谁?

(2)根据材料二,概括郑和下西洋的有利条件。

(3)材料三表明清政府实行什么政策?据材料三指出清政府实行该政策的原因。为加强对“外商活动”的“管束稽查”清政府设置了什么机构?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古代中国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解析

(1)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玄奘;鉴真化。(2)国家实力雄厚,手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福建、广东的造船业发达,建造的海船适合远洋航行。(3)闭关锁国政策;对沿海人民出海集聚力量的恐惧; “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4)由对外开放变为闭关锁国。

(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唐朝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大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可知,此内容反映了唐代中国对外交往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时期,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经,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中国文化。(2)依据材料信息“明朝前期,国家实力雄厚,手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福建、广东的造船业发达,建造的海船适合远洋航行”可知,此内容反映了明朝前期,国家实力雄厚,手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福建、广东的造船业发达,建造的海船适合远洋航行,是郑和下西洋的有利条件。(3)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政府曾严厉海禁,‘片板不准下海’。后来,清政府又进一步规定:只允许外商在广州一处进行贸易,外商的活动,必须由政府指定的商人‘管束稽查’”可知,此内容反映了清政府盲目自大的观念和对沿海人民出海集聚力量的恐惧,使清朝统治者将国门紧闭,演化成闭关锁国政策;第二问依据材料信息“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反清力量,政府曾严厉海禁”可知,此内容反映了清政府盲目自大的观念和对沿海人民出海集聚力量的恐惧,使清朝统治者将国门紧闭;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清政府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负责承销外商进口货物,代外商收购中国出口商品,并代表清政府管理外国商人。(4)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古代中国从唐代、明朝的对外开放变为闭关锁国。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