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1 19:45:47

优秀的思想文化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题目描述

【题目】优秀的思想文化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材料一  德意志人文主义学者大都在意大利生活多年,所以他们深受“分外纯粹的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想”熏陶,开始抛弃基督教的来世观念,注重人的现实生活。……新式世俗性教育在德国发展起来。在这种新式教育中,除了教育对象突破了教士圈子外,教育内容也不再局限于以往的神学范围。马丁·路德自中学至大学基本都是接受这种教育。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他接受了科学知识教育,并第一次听到“改革”这个词,第一次读到圣经全译本,“极感震惊”。

——朱婷郑祖珽《文艺复兴对德国宗教改革的推动》

(1)依据材料一概括意大利文艺复兴对德国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主要影响?指出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关系。

材料二  在伏尔泰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他还说中国人是“所有人中最有理性的人”……孔子和西方古代贤哲一样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或“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信条,并“提倡不念旧恶、不忘善行、友爱、谦恭”,“他的弟子们彼此亲如手足”。显然,这就是“博爱”的本义,因而也就是和“自由”与“平等”的信条息息相通了。

——摘编自高毅《法国启蒙运动中的“中国热”》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孔子思想核心以及伏尔泰对中国儒学所持的态度,并指出伏尔泰的主要主张?

材料三  19世纪60—90年代,随着西方军事、经济、文化和政治力量在中国的急剧增长,中国传统社会发生了裂变,出现了试图在保存中国传统内核前提下的变革运动。……由于中国传统势力的极其强大,企图变革的、受到西方思想影响的士大夫阶层试图在“托古改制”的旗号下,悄悄进行一场融汇中国传统与近代西方思想的制度变革。

1840年以来中国先进分子长期处于两难境地,他们一直试图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调适点,但却屡屡失败,无从解决这个尖锐的时代矛盾。

——高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教训》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19世纪60—90年代中国先进分子试图“找到调适点”的核心主张及其所产生的共同重大社会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得到哪些启示?

 

答案解析

(1)根据“他们深受‘分外纯粹的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想’熏陶,开始抛弃基督教的来世观念,注重人的现实生活。……新式世俗性教育在德国发展起来”可知文艺复兴对德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主要是使德国人开始重视现实生活,世俗教育得到了发展。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宗教改革是对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2)根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或‘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信条”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根据“在伏尔泰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可知伏尔泰对中国儒学持推崇态度;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伏尔泰的主张主要有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君主立宪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3)根据“1840年以来中国先进分子长期处于两难境地,他们一直试图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调适点”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9世纪60—90年代中国先进分子试图“找到调适点”的核心主张主要洋务派的中体西用和维新派的君主立宪。虽然的他们的主张都失败了,但在推动中国近代化和思想解放方面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4)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伏尔泰推崇中国的儒学思想,近代中国则积极向西方学习,说明不同思想文化之间可以相互吸收借鉴、思想文化的发展具有传承性、优秀的思想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言之有理即可。

(1)影响:德国人开始抛弃基督教来世观念(或重视现实生活);世俗性教育发展起来(或开始世俗化教育)关系: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2)思想核心:仁态度:推崇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君主立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主张:“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君主立宪重大影响: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促进了思想解放(4)不同思想文化之间可以相互吸收借鉴、思想文化的发展具有传承性、优秀的思想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