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7-29 14:01:08

    礼俗是指礼仪习俗。礼俗形成于人们长期的社会生活和实践

题目描述

【题目】    礼俗是指礼仪习俗。礼俗形成于人们长期的社会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通过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及其他社会活动等各种方式传承。

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我国的传统礼俗也发生了诸多变化。礼俗异化在一些地方成为普遍现象,诸如因彩礼引起的婚姻矛盾、家庭返贫、司法纠纷等现象不时出现,失序礼俗困扰着部分群众生活。

2017年3月,全国人大会议通过的《民法总则》,把公序良俗作为民法的基本原则。根据这一原则,对于法律没有规定的部分,民事主体在进行民事活动时,必须遵循社会普遍认同的道德。

结合材料,请你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指出应如何避免礼俗伦理异化。

答案解析

本题以全国人大会议通过的《民法总则》,把公序良俗作为民法的基本原则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设问指向应如何避免礼俗伦理异化,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考查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的第四单元,主要包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思想道德建设、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提高公民道德修养等;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避免礼俗伦理异化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结合。

①重视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的作用,发挥教育对礼俗的选择、传递和创造的功能.②开展由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良好的社会风气.③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礼俗新风尚.④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⑤公民应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标.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