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1 17:48:46

??? 阅读材料:

题目描述

【题目】??? 阅读材料:

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我中国学界之光明,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呜呼,居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之时代,而犹以保教为尊孔子,斯亦不可以已乎!

——梁启超《保教非所以尊孔论》(1902年)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梁启超文中的欧洲“古学复兴”指的是什么?

(2)战国的“思想自由”状况在秦汉、宋明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梁启超所说的“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有何具体表现?

(4)欧洲的十四五世纪、中国的战国时期、梁启超所处的这个时代,有什么共同之处?

答案解析

试题第(1)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分析与认识。此题难度较低,回答时主要要结合材料“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可知应是文艺复兴运动。第(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分析与认识。回答时首先要注意分析题干的要求“西汉、宋明时期”与战国时期“思想自由”相比发生的变化,故要联系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内容及西汉、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变化进行对比分析解答。第(3)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分析与掌握。回答时要注意材料所揭示的时间“1902年”,正是维新变法失败,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在中国进一步传播的时期。不仅有维新变法思想的继续存在,民主革命思想也得到进一步传播和发展,出现了所谓的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呈现出思想纷呈的局面。第(4)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中西方社会发展的分析与认识。回答时首先要明确“十四五世纪、中国的战国时期、梁启超所处的这个时代”这三个时期社会发展的基本史实与阶段特征,再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归纳总结。

(1)欧洲文艺复兴运动。(2)秦始皇焚书坑儒,思想高度专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大一统;宋明理学盛行,进一步禁锢了思想。(3)答:西学的影响进一步扩大;更多人向国外寻求救国真理;不同的政治主张涌现并展开争论。(4)答:社会处于变革时期;都有新的经济因素、新的阶级、新的思潮出现;思想文化十分活跃,诞生了一大批思想家。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