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1 20:37:15

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他创立的儒学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

题目描述

【题目】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他创立的儒学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已以安人”,“修已以安百姓”。

——林存光《孔子新论》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不可止以妇人之见为见短也。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又岂可乎?

——李贽《藏书》、《焚书》

材料四  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

(2)依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思想体系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董仲舒的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李贽的思想主张。

(4)材料四评述的是哪位近代思想家?在对待孔子及其思想的问题上,你赞同材料三还是赞同材料四的做法?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过程,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1)从材料中的“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可以看出,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注重个人自我修养、具有经世济民情怀。(2)从材料中的“《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以及“道”“法度”等信息可以看出,董仲舒思想体系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董仲舒的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影响,应当结合所学来回答。(3)李贽的思想主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等信息分析得出。(4)从材料中的“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可以看出此人是康有为,他写过《孔子改制考》。赞同材料三中的不能迷信孔子或材料四中的“有选择地继承孔子思想的精华”的观点均可,结合所学说明理由。

(1)注重个人自我修养;具有经世济民情怀。(2)特征: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影响: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学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3)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男女平等。(4)康有为。材料三,不能迷信孔子;材料四,有选择地继承孔子思想的精华。(不回答理由不得分)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