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2018年11月,温州乐清市发生男孩“失联”事件。阅读材料,

题目描述

【题目】2018年11月,温州乐清市发生男孩“失联”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法律链接:《刑法修正案(九)》在第291条中增加一款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1)政府和公安机关全力查找“失联”男孩,这主要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什么保护?

(2)结合材料和法律链接,简述法律有哪些作用?

(3)请从依法自律的角度,说说陈某的行为给了我们什么警示?

答案解析

(1)社会保护。(2)法律具有规范作用。《刑法修正案(九)》的相关规定,说明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法律具有保护作用。乐清市人民检察院依法以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对陈某提起公诉,说明法律保护着我们的生活,法律可以通过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仲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3)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尊严,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做一个守法的人等。

(1)本题考查未对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和公安机关全力查找“失联”男孩,行为主体是政府有关部门,所以体现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2)本题考查法律的作用。依据所学知识,从法律具有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两方面来回答。刑法修正案(九)的相关规定,说明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乐清市人民检察院对陈某提起公诉,说明法律保护着我们的生活,法律可以通过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仲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3)本题为警示题。考查运用教材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陈某故意编造、传播虚假信息受到法律制裁,警示我们要树立法治观念,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遵守法律。据此作答即可。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