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课题在中国古代有充分体现。请结合所学知
题目描述
【题目】“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课题在中国古代有充分体现。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适应自然)
上古时代人们住野外山洞里,后来圣人建造房屋,改变了居住环境,人们住进去得以躲避风雨。
(1)在距今7000年的长江流域河姆渡人居住的是什么样的建筑?距今6000年的黄河流域的半坡居民居住的建筑是什么样式的?
(顺应自然)
自古以来,人类通常喜欢逐水草而居,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备资源。但临水而居既有好处又有不足,人们都会因势利导,趋利避害。
(2)在远古时期采用疏导方式成功治好黄河水患的英雄人物是谁?这个英雄治水时给后世什么佳话?
(利用自然)
战国时期,秦国建成水利工程后,使该诸侯国出现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3)请问这一工程建成对当地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秦朝时,秦始皇为了统一南岭及东南沿海地区,命人开凿一条人工河,这条古老的人工运河至今还发挥着航运和灌溉的功能,请问这条运河是名称是什么?
(感悟自然)
春秋时期,思想家老子认为,人们面对世间万物要有正确的思想
(4)老子认为面对万物应该要有什么样的思想?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庄子,他是如何发展老子的思想?
(改造自然)
水是人类生命之源,我国先民早已懂得挖井,并过着定居生活
(5)请问我国远古居民中最早懂得挖井技术是哪个?春秋时期,促进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面积创造条件的具体因素是什么?
答案解析
(1)建筑:干栏式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2)禹或大禹;佳话:大禹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3)影响: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千里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灵渠(4)思想:万物运行有其自然法则,人们应该顺应自然;世间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双方可以相互转化;庄子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5)河姆渡人;因素: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1)距今7000年的长江流域河姆渡人居住的是干栏式建筑,距今6000年的黄河流域的半坡居民居住的建筑是半地穴式。(2)在远古时期采用疏导方式成功治好黄河水患的英雄人物是禹,这个英雄治水时给后世留下了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佳话。(3)根据材料“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可知,都江堰的建成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秦朝时,秦始皇为了统一南岭及东南沿海地区,命人开凿灵渠,至今还发挥着航运和灌溉的功能。(4)根据“思想家老子认为,人们面对世间万物要有正确的思想”可知,春秋时期,思想家老子认为,人们面对世间万物要有正确的思想,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该顺应自然;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庄子在继承和发展老子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的人格。(5)水是人类生命之源,我国先民早已懂得挖井,并过着定居生活,河姆渡原始居民最早懂得挖井技术;春秋时期,促进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面积创造条件的具体因素是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的范围得到扩大。铁农具具有坚硬、耐磨损等优点,铁农具的使用,使得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相关试题
在网络时代,远程外包能给发包企业或国家带来了
【单选题】 持一次性通行证进入控制区时,由申
2016年8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央与
50. 《党章》明确,必须实行正确的( )
(判断题)统计标准,分为国家统计标准、部门统
985工程是1998年5月中国政府为建设若干
孙先生的孩子刚考上研究生,1年学费约为1万元
中国古代在“室”内举办宴会,座位以西为尊,北
人民防空的根本目的和任务是:保护人民的生命和
2018年3月28日,山西临汾市中级人民法院
139.“危重症患者的安全转运护理单”评估患
150.在库房的防火巡查中,发现(),应当当
下述哪项不是心包积液常见的X线征象:()
40岁女性患者,因骨折长期卧床,护理不当,骶
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属于
在小品讽刺手法里,以一种反讽的技巧,嘲弄或取
2013年4月份,法国皮诺家族的代表皮诺先生
成品油长输管道运行工艺参数调整避免大起大落,
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集中体现在: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通过强制性储蓄获得的资源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