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六十年民生变化的背后,折射出新中国社会经济的巨大变化。
题目描述
【题目】新中国六十年民生变化的背后,折射出新中国社会经济的巨大变化。
材料一:1949年,年人均国民收入只有69.29元,年人均社会商品零售额只有25.94元,年人均布只有3.49米,年人均糖只有0.37公斤,年人均粮食只有209公斤,年人均棉花只有0.82公斤…
——摘自《新中国60年民生往事》
(1)根据材料一概述建国初期民生状况。列举新中国为改变这一状况采取的举措。
材料二:1958年《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办好公共食堂》,“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成为传遍大江南北的口号……1960年春,粮荒问题日见严重,为了用有限的粮食做出更多饭,人们想了很多办法,如广西大力推广“双蒸法”:即将米干蒸半小时后加上凉水,1斤米加4斤水,用猛火蒸1小时,能使每斤米出饭5斤,比原来增加40%以上。由于口粮和副食品严重短缺,不少群众患了浮肿、肝炎等疾病。
——摘自《新中国60年民生往事》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出现的重大失误。这些失误导致了怎样的后果?
材料三:1980年全国每人平均消费粮食428公斤,城乡人民穿着质量大有提高……购买自行车、缝纫机、电视机等占用的零售额比重,由1952年的0.5%提高到1980年的24.5%。进入新千年,百姓衣食住行更加突出个性化,信用卡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联系方式。
——摘自《新中国60年民生往事》
(3)材料三折射出这一时期有哪些方面的新发展?指出推动新发展的原因。
(4)新中国六十年民生的变化给你哪些启示?
答案解析
(1)状况——物资匮乏、生活水平低。举措——三年国民经济的恢复;土地改革;实施一五计划;农业合作化(或三大改造)。 (2)失误——“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后果——面临严重经济困难(或挫伤生产积极性;民生遭到严重破坏等)。 (3)新发展——农业;工业;社会生活 ;科技(信息技术) 原因——改革开放的实施 (4)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符合本国国情;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1)由材料“1949年,年人均国民收入只有69.29元,年人均社会商品零售额只有25.94元,年人均布只有3.49米,年人均糖只有0.37公斤,年人均粮食只有209公斤,年人均棉花只有0.82公斤”可知,建国初期的民生状况为物资匮乏、生活水平低。党和政府为改变这一状况采取的举措包括三年国民经济的恢复、土地改革、实施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以此作答即可。(2)依据材料“1958 年,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看出,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探索时期两大错误运动: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其背景是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国家和人民面临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据此解答即可。(3)由材料“1980年全国每人平均消费粮食428公斤,城乡人民穿着质量大有提高…购买自行车、缝纫机、电视机等占用的零售额比重,由1952年的0.5%提高到1980年的24.5%。进入新千年,百姓衣食住行更加突出个性化,信用卡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联系方式”可知,新发展表现在农业;工业;社会生活 ;科技(信息技术)等方面。我国从物资匮乏,生活水平低下到物质和精神生活不断丰富,其原因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4)主观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如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符合本国国情;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相关试题
3257 下列不属于河南省要素支撑优势的是(
下列成本管理的指标中,属于施工成本计划效益指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垄断竞争型市场特点的是(
(多选题)统计监督检查()。
(判断题)事业单位购入自用材料的入账价格包括
晓红面临着钢琴晋级考试,每天都在进行着紧张的
【单选题】 环刀法测定压实度时,环刀取样位置
下列村集体经济组织固定资产中,应当计提折旧的
下列工程资料中,可以作为承包人向业主索赔依据
茶叶为什么会陈化?
一个圆形花坛的直径是10米,围绕花坛修一条宽
在单位,领导派给小李和小王的工作特别多,而你
施工说明报告()
军队转业干部到地方报到前发生的问题,由其原部
公司规定回撤通道及辅巷顶板离层仪安设的间距8
属于大学教师的一般能力的是( )。
摘要一律采用()人称过去式写法.
YJ27滤嘴接装机在滤棒切割与磨刀装置上与两
信用卡账户担保授信账户类型有( )
以下不属于谈判前的准备工作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