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于碎石提出了可松散性要求。
(2)为区分砂的粗细度,提出了砂的平均密度和湿度要求。
(3)对于水泥,提出了针人度的要求。
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有关部门通过资料分析,发现混凝土工程的实际成本比计划成本增加较多,主要原因是砂、碎石材料成本的增加。但有关资料表明,砂、碎石的购人原价与施工预算时的价格一致。
在工程施工中还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1:水泥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了蜂窝、麻面,项目部认为并未影响结构,因此未做任何处理。
事件2:在满堂支架桥梁施工中,发生了支架垮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0万元。项目部在事后的第5天向上级公司进行了汇报。
事件3:在路基施工放样时,由于工期紧,项目部新购了一台全站仪后立即投入使用,并将一台超过规定周检确认时间间隔的仪器也投入使用,使路基工程按时完工。
问题:
1.背景资料中的材料计划管理程序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2.逐条判断对材料工程指标及工程特性要求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3.从“价差”方面分析材料成本增加的可能原因,并提出通过物耗管理控制成本的方法。
4.事件1中,项目部的做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提出正确的处理办法。
5.按公路工程质量事故的分类标准,事件2中所述事故属于何种质量事故?项目部处理方式是否恰当?请说明理由。
6.分析事件3中存在的仪器管理问题,并提出正确的处理方法。
[答案解析1.不合理。应按工程量清单一材料需用量计划一材料供应计划一材料采购计划一材料用款计划的顺序进行材料计划管理。 2.第(1)条不合理。因为碎石应提出强度和耐磨性要求。第(2)条不合理。因为应采用细度模数和平均粒径区分砂的粗细度。第(3)条不合理。因为水泥应提出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要求。 3.因为材料原价未变,所以从“价差”分析,材料成本增加可能是因为运杂费、场外运输损耗率、采购及保管费的增加而引起。物耗管理的办法有:(1)量差控制(或节约降耗、控制物耗)。(2)量差考核。(3)推行限额领料制度。 4.不正确。正确的处理方法:应采用整修的办法进行处理。 5.属于三级一般质量事故(或一般质量事故)。项目部的处理不妥当。项目部应在3d内书面报告质量监督站,同时报企业上级主管部门、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省级质量监督站。 6.新购仪器在使用前应到国家法定计量技术检定机构检定,而不能直接使用。当仪器超过了规定的周检确认时间间隔而未检定,则视为不合格,必须停止使用,隔离存放,并做明显标记,须再次检定确认合格,并经项目技术部门主管验证签认后,方可使用。
参考答案:暂无
5422【习题】坚持(),是我们的强国之路6
【习题】弘扬责任担当精神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是(
7263 原生环境的缺陷在于()。A. 元素
(单选题)在打叶复烤生产中,最终使叶片水份达
(多选题)审核“订阅报刊缴款单”每张订户卡、
平行式滑雪中为什么山上板换刃的过程比较安全并
邓小平曾说过:“毛泽东同志犯了一个错误,这是
(单选题)混合痔是指()
(单选题)乳香药材属于()
2017年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见中
2018年2月2日,扬州发布“文明有礼二十四
可以解释从众行为发生原因的是( )。A互惠性
甲是一家小型的洗衣店,属于零散产业中的一个企
公民是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并根据该国的宪法
2012年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除铸铁垫铁外,设备调整完毕后各垫铁应( )
全麻病人未苏醒前回病房,正确的体位是
颅内高压的最主要临床表现是()。
当归主产于( )
具有内在拟交感活性的β受体阻断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