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1 18:48:20

    材料一:梁启超是一个从先秦法家思想出发,向近代法治主

题目描述

【题目】    材料一:梁启超是一个从先秦法家思想出发,向近代法治主义转化的一个难以忘掉过去,又怕失去未来的托古改制者,与他的老师一样。所不同的是,他们所“托”的对象有些不一样。从这方面来说,我们与其将他说成是近代的自由主义思想家,不如将他说成是受近代西方思想影响的一个法家

——最后的法家。摘编自《论梁启超的托古改制思想》

材料二:“百日维新”流产后,梁启超流亡日本……他……提出共和立宪和破坏主义等主张。1903年他游历美国后,思想又发生了转变,从民主共和的主张回归到了君主立宪,并提出以开明专制作为过渡;1907年,清政府的立宪主张出台后,梁启超又成为了立宪运动的领袖……辛亥革命爆发后,革命形势空前高涨。清王朝走向了灭亡的不归路。面对现实,梁启超还是认可了共和制……当袁世凯违背历史潮流称帝时,他与蔡锷策动护国战争。当1917年张勋复辟时,他又与拥护张勋的康有为彻底决裂。

——摘编自《论梁启超政治思想之嬗变》

(1)据材料一指出,梁启超的法治思想有何特点?他的托古改制思想与他的老师有何不同?

(2)据材料二指出,从表面上看梁启超政治主张的变化有何特点?其不变的本质是什么?

 

答案解析

试题第(1)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分析“特点”要结合材料“梁启超是一个从先秦法家思想出发,向近代法治主义转化的一个难以忘掉过去,又怕失去未来的托古改制者”归纳总结。回答“不同”要注意结合材料“所不同的是,他们所‘托’的对象有些不一样。从这方面来说,我们与其将他说成是近代的自由主义思想家,不如将他说成是受近代西方思想影响的一个法家——最后的法家”。第(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及材料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回答“特点”注意结合材料“……提出共和立宪和破坏主义等主张。1903年他游历美国后,思想又发生了转变,从民主共和的主张回归到了君主立宪,并提出以开明专制作为过渡;1907年,清政府的立宪主张出台后,梁启超又成为了立宪运动的领袖……面对现实,梁启超还是认可了共和制……当袁世凯违背历史潮流称帝时,他与蔡锷策动护国战争。当1917年张勋复辟时,他又与拥护张勋的康有为彻底决裂。”回答“本质”主义结合梁启超的阶级立场和时代背景归纳总结。

(1)特点:既受古代传统法家思想的影响,又接受近代法治主义思想。(3分)不同:他的老师所托为古代儒家圣人的思想;他所托为先秦法家的思想。(4分)(2)特点:时而主张君主立宪,时而主张民主共和,几经嬗变,最终顺应时代潮流。(4分)本质:坚持民主,反对封建专制;爱国救国。(4分)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