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7-29 07:51:21

    《汉书•食货志》记载:“籴(买进谷物)甚贵,伤民;甚

题目描述

【题目】    《汉书•食货志》记载:“籴(买进谷物)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意思是粮食价格贵,损害消费者的利益;粮食价格便宜,损害生产者的利益。经济学中有一个著名的“丰收悖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如果某一农场主获得丰收,他的农场收入会增加;如果所有农场主都丰收的话,则他们的农场收入都会下降。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的原因。

(2)有人认为,要解决“丰产不丰收”、“谷贱伤农”的难题,就应当实行粮食由国家定价。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对此观点加以分析。

答案解析

本题以粮食丰产不丰收的经济学悖论为话题背景,从经济生活价格变动的影响和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角度出发,分析价格变动对消费、生产的影响和如何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分析生活经济现象的能力。解答本题第一问,要注意对应准确原因类题目的教材基本理论依据,解答本题第二问,要注意观点评析类题目应该坚持的分析原则。(1)解答本题,首先要审设问,本题知识限定不明确,经济生活知识,需要进一步解读设问和材料得出精准知识定位,题目类型原因类,问题指向分析“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的原因。深入解读设问,本题实际涉及价格变动对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影响,具体运用理论为价格变动影响生活消费、价格变动影响生产经营。同时要注意,在第一种理论分析时候,不仅仅是一般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还要意识到材料探讨的商品粮食是一种生活必需品,从而结合材料分析价格变动对生活的现实影响。(2)解答本题,首先要审设问,本题知识限定不明确,题目类型观点评析类,问题指向分析粮食由国家定价的观点。进一步分析,丰产不丰收、谷贱伤农,其实是市场调节资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粮食由国家定价,说明是国家对粮食价格进行宏观调控。同时要注意,观点评析类题目没有绝对的正确和绝对的错误,而是既有合理之处,又有不合理之处,既要肯定其合理之处,又要之处其不合理之处。故就本题而言,应该分层三个层次,首先要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理论出发,得出市场决定粮食价格的结论,其次要从国家宏观调控的角度,国家应该调控粮食价格,克服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和弊端,最后一层容易遗漏,那就是总体说明要把市场调节和国家宏观调控二者结合起来。

(1)①籴甚贵,伤民。价格变动影响生活消费。粮食是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动对需求量变化影响不大,这就意味着消费者生活成本上升,不利于生活水平的提高。②甚贱,伤衣。价格变动影响生产经营。粮食丰收,产量增加,粮食供过于求,导致价格下降,农民的收入减少,挫伤农民生产的积极性。(2)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因此应当坚持市场决定粮价。②但市场调节也存在着局限性和弊端,国家也可以在农产品价格上发挥科学宏观调控的作用。③我们需要把市场调节与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机结合起来。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