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材料一  大汉之难,无国能敌。今王谋反,吾身为皇亲国

题目描述

【题目】    材料一  大汉之难,无国能敌。今王谋反,吾身为皇亲国戚,怎能在此观望?大汉有我,必定中兴!

(1)材料一中的“中兴”指哪个朝代?这段话是谁说的?“大汉”是谁开创的?

材料二  如图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时期怎样的政治状况?

材料三  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史实?它产生了什么影响?

(4)结合材料三,从原因来看,你能说出它与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同点吗?从这两次农民起义的原因来看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解析

(1)东汉。光武帝刘秀。刘邦。(2)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3)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4)相同点:它们都是用农民起义的形式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其他有理即可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要以人为本;爱惜民力

(1)依据材料一的“大汉之难,无国能敌。今王谋反,吾身为皇亲国戚,怎能在此观望?大汉有我,必定中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料一中的“中兴”指东汉的“光武中兴”。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东汉建立。刘秀即光武帝。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2)依据材料二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中期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太后临朝;皇帝长大后,依赖宦官,由此宦官得到宠信,把持朝政。东汉中期后,出现了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3)依据材料三的“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反映的是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184年,张角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史称黄巾起义。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使其一蹶不振。(4)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巾起义与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同点:它们都是用农民起义的形式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给我们的启示是:得民心者得天下;要以人为本;爱惜民力。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