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题目描述
【题目】(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作为临时宪法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国家的财政税收政策“应以保障革命战争的供给,照顾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及国家建设的需要为原则”。1950年6月。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在报告中提出要集中主要财力,保障革命战争、经济的重大开支。为了保障供给,三年经济恢复时期总支出为366.56亿元,军事国防支出为138.49亿元,占总支出的37.78%;经济建设支出为125.70亿元,占总支出的34.29%。1950年3月,国家颁布了《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求节约支出,整顿收入,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统一全国物资调度,统一全国现金管理。1950年统一财政后,规定所有财政收入全部收归中央,只有极少数地方捐税划归大区和省政府留用;一切开支均需列入预算,地方须按月、按季报中央政府核定执行,并在年度终了报请中央审查;一切财政制度、人员编制和各项开支标准均由中央制定,达到编制有定额,供给有标准,经费有定数,各部门没有丝毫的财力空间。
——摘编自叶振鹏、赵云旗《新中国60年财政转型之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财政改革的背景与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财政改革的影响。
答案解析
(1)背景:根据材料时间信息1950年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初期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具体表现可从经济上进行分析;再结合这一时期国内的解放战争仍然还未完全结束的背景以及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关系上分析;特点:根据材料“一切财政制度、人员编制和各项开支标准均由中央制定,”再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战争和经济恢复的关系以及在财政的问题上分析即可。(2)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改革的目的以及经济发展上分析,也可以从短期影响和长远影响总体分析即可。
(1)背景: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经济上表现为封锁、禁运;国内解放战争还没有完全结束,新生的人民政权函待稳固;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特点:兼顾战争供给和经济恢复;财政走向统一,财权趋向集中。(2)影响:保障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稳定了社会秩序,恢复了国民经济,人民物质生活初步得到改善;但从长远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使经济失去活力,从而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相关试题
2926 将当前工作簿以文件名“exeel练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时间
(单选题)刚体有一个平衡力系,如再加入或取消
(单选题)银行属于我国的第()产业。
(单选题)关于老年人药物排泄叙述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医用胶片产生密度1.0所需曝光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
一般喝葡萄酒前,摇晃酒杯是为了?
以下关于人民政协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錾平面,粗錾时用力应重,切削层厚,后角a应大
甲企业2013年7月1日按面值发行5年期债券
下列哪一联诗不是用来描写雪的()
超前锚杆、小导管支护宜与( )配合使用。
由上图可看出,2006年水质没有变化的省(区
女,32岁,产后6个月,突然抽搐昏迷,CT证
现代配送企业可以通过()等方式,在不增加库存
交接班时,接班人和交班人应共同检查道口铺面、
出现于过敏反应的是()
在统计执法实践中,通报批评并不是统计法规定的
假设先付年金和普通年金的期数和年金额相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