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统一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统一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时期,华夏大地上出现了多个政治实体并存的格局,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并未动摇对“天下共主”的追求,而是在规划并指点着中国历史如何重新通向大一统。

——摘编自间小波《共识依赖:中华政治共识之传承与更张》

材料二:秦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字内,统治时期虽极短促,于“古人之道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

——摘编自王亚南《中国官像政治研究》

材料三: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纪录片《中华文明》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提出的政治主张及其政治目的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秦始皇创立的最主要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对后世有何影响?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为了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汉武帝在政治、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实现“精神空间的凝聚”有何深远影响?

答案解析

(1)政治主张:德政或仁政(以德治国)。政治目的:中国历史重新迈向大一统(或国家走向统一)。(2)制度: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或中央集权制度。影响:莫定了两千多年来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3)政治:实行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1)第一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提出的政治主张是德政或仁政(以德治国)。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第二问,孔子的学说后来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其政治目的是使中国历史重新迈向大一统(或国家走向统一)。(2)第一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创立的最主要的政治制度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或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第二问,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两千多年来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3)第一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上,为加强中央集权,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接受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在思想上,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第二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确立了儒家学说在中国封建社会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